沈正是真想留下沈成功和成才,一个跟着进山拉货,一个在城里卖货。
周日休息的时候,郑清明都跟着卖货了,开春以来每个周末都在沈家做劳动力。
车子已经造的不成样子,没法看了。
卖裤子的时间从年后刚开始的一星期卖两次,变成了一星期卖一次。
他们家的裤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主顾,跟风的人比起来,他家是质量取胜。
一针一线,每一个细节,你去跟百货商场里面的货比都不带输的。
这也是大家形成的共识。
所以有很多买过的人介绍人过来。
……
沈正是真缺人,每人都是全负荷运作。
每天的钱都是一包包的挣,累是真累,你要是说休息一天不挣钱,还不舍得。
要是有合适的人,他真考虑花钱请人。知根知底的,人品有保证的,别把自家给坑了的。
这样的人不好找啊。
从报纸上、各方面得到的信息,政策是开放了。但大家的意思还是低调点,闷头发财。
四人到家,家里面热热闹闹的,来客人了。
江父和江母做一早的火车过来了,也是临时决定的。下了公交车没走多远就看到了胡同口玩耍的孩子们。
院子里包子兄弟们疯跑,家里一来人,他们几个就不行了,又喊又叫可开心了。
大家在院子里坐下,沈梅和江念冬沏茶水。
沈正他们到家大家又一阵寒暄,互相打招呼。
沈正咧着大嘴,“爸妈,你们给我发个电报,我去车站接你们。”
“不用你们接,临时决定过来的。有地址问着就过来了。”
江父把茶杯往桌子里面拿拿,怕烫着孩子。
包子兄弟们围着江父江母,嘴里吃着糖,拿着新玩具可开心了。
别看他们小,可知道事了,为啥家里一来人就开心啊。
一般来人他们就有好吃的好玩的。
最喜欢的人是大郑叔叔,因为可以做大车车。比家里的自行车有意思多了。
沈正不打算出去了,老丈人丈母娘来了,他得好好表现啊。
“成功、成才你们俩自己出去,我就不跟着了。”
江母不愿意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到来打乱原来的计划,“沈正,你去忙你的。我们不用你陪着。”
江父起来跟着他们去了南房,“去忙你的,我们就过来看看孩子们。”
江母跟着孩子们参观,小玲和豆包讲解。小军和包子兄弟们跟在后面打闹。
小玲:“姥姥,这是客厅,有客人来就在这招待。”
豆包拉着姥姥的手去东边,“这个是爷爷的房间,但现在爷爷和我们住西屋,这儿三叔和四叔,还有杨叔叔晚上睡这。”
光溜溜的大炕,就铺着炕席,啥都没有。被褥枕头都在炕柜里面。
屋里空地有三台缝纫机,那一张大桌子,上面放着一些工具。
……
北屋转完了,又去了沈梅他们住的东厢房和江念冬他们住的西厢房。
江母跟着孩子们,看着四闺女京市的房子,大大小小十一个房间。
小院不大,除了走路的小道,都种上了菜。
沈梅在和面,中午吃饺子,野菜肉馅的。
江念冬在给孩子们弄吃的,除了饺子,炸点土豆条给孩子们当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