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从一个又穷又破的小山村,变成了人人羡慕的村子,多亏了沈正两口子。
沈正媳妇和妹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东方红的日子一点点开始变好,就是从沈家离开东方红到京市以后才开始的。
那个时候还叫生产队,要上工挣工分的。
沈正出钱收菜和山上的东西,穷得叮当响的人家才开始攒了点余钱。
转折点出现在东方红服装厂的成立及冬季大棚蔬菜的种植。
服装厂是沈正出资出人出主意干起来的,打的是集体的名义。
冬季蔬菜大棚也是他带头种的,那年冬天宋叔带着成功成才先在自己家、沈正家、还有老沈家开始建大棚。
村里人见大棚真能种出蔬菜来,纷纷跟着种。
不占有现有的土地,开荒种大棚也是从东方红开始的。
后来乡里领导找到他,要全乡推广,向东方红学习,带领乡亲们发财致富。
乡里推广地非常成功,邻村只要跟东方红沾亲带故的人家早就跟着种了。
后来又全县推广,扩大到市里,源头是东方红。
宋勇也成了大红人,上面领导多次提到要给他升职,提到乡里去。
他都没同意,哪儿都不去,就守着东方红。
沈正可说了,他不认别人,只认他。
换了别人,那小子有啥好事不想着在东方红搞了。
只要他在,沈正要想搞点啥,宋勇拼着豁出去老脸也得把项目留在东方红。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他没走是对的。
服装厂换设备的时候,出国考察团里就有他,坐着飞机到了外国,真是开了眼界了。
他说他不去,一把年纪了出去干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沈正非要让他去,说他是带头人,要是眼界不打开后面不好干。
好吧,出去了一趟真是长见识了。
换了设备以后,厂子又要扩建,要建鞋厂和箱包厂。
还是属于东方红村集体的,跟服装厂一样。
购买设备招人他帮不上忙,批地建厂房这块他带着村民保证给干好了,都给沈正打包票了。
乡亲们听到这个消息那是热情高涨,因为建厂就意味着分钱。
服装厂的分红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
除了分红,村里厂子招工也是优先从村里招。
工人的工资和奖金一年可不是小数目。
他去乡里跑,本来说得好好的,当天晚上乡里又变卦了,把他气得一晚上没睡觉。
硬是跟乡里磨了三天,这群人这次是狠了心跟他硬杠到底了,非要把这个厂建到乡里。
还说什么地皮是免费的,不要钱。
乡里出面派人建厂,不用东方红出一分钱。
说他们村就那么点大,再加上这两个厂,那么多人村里根本就没那么多地方。
最后还是把厂子建在了乡里,签好了协议。
这个厂子乡里没有任何的权利,还是东方红村集体的……
这两个厂子就开始建宿舍食堂了,各方面的配套设施都齐全了。
除开最开始的这段不愉快的插曲,后面进行的都很顺利了。
东方红这三个厂子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他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清楚沈正的套路了。
粗略估计沈正的利润是厂子的两倍,宋勇不知道的是这是最开始的利润。
就是沈正没有开服装店还在摆摊时的利润,一半一半,比如十块从厂里拿货,就卖二十。
可后来服装店里的衣服包包鞋子可不是这个价了,人们的心理很奇怪,你卖的便宜人家还觉得便宜没好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