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双刃剑(1 / 2)

大荒河图 半百老叟 1576 字 8个月前

沙丘之变,很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尤其是在亲眼见证过胡刀骑的强大实力了之后,赵惠文王更加的确信了这一点。

自己王兄赵章麾下的王师,在百余胡刀骑面前竟然脆弱的像纸一样,以一杀十都不足以形容胡刀骑强大的战斗力。

胡刀骑,太强大了,尤其是在那个年代,赵国在对外战争的时候胡刀骑已经崭露头角的时候,撤销这个编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这是一把双刃剑,赵惠文王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于是乎,赵惠文王召集亲信讨论了几天之后,最终决定了一条计划。

既然胡刀骑已经成了气候,而且撤掉编制的话对赵国国力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那么和不如再设立一支骑兵。

这便是赵国胡骑的由来。

赵惠文王依照着自己父王留下的政策,将游骑兵并入这支赵国胡骑,并且从赵国国内征召年轻壮士作为基础班底,并且命令自己手下的心腹亲自担任这支胡骑的总军主。

不过虽然名叫胡骑,然而这支赵国胡骑从头至尾的编制里面,却没有几张胡人的面孔。

可以说,这支赵国胡骑是完完全全的以赵国人为主流来组建而来的骑兵。

因为担心其战斗力,还没参与过对外战争,不为诸国所知晓的游骑兵也是并入了这支胡骑的编制之一。

自此之后,赵国骑兵分为两大编制。

赵国胡刀骑,人数编制先是被赵惠文王把控在了四千人的编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慢慢的将其削减编制,到了近代,赵国胡刀骑这么一个强横的军种,编制只有区区两千人而已。

而赵国胡骑的编制,却像是赵国亲儿子一样,无论是各种的优良军备还是优秀军马都被拨入这支军队,甚至于它的编制,赵惠文王一上来就给与了其三万人的编制。

三万人的编制,可能在现在看来不算是重点培养的军队,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原。

三万人的编制,已经可以说的上是很少了。

赵国全国的军队在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七八万,甚至更少。

注意,这里的赵国军队,是算上了县兵以及边防的军队,所有加起来也就只有这个数而已。

三家分晋之后继承了中晋王朝的赵国也就只有这么点军队,更别提中原其他国家了,有的国家军队数量有没有一万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样看来的话,三万编制的赵国胡骑,已经是赵惠文王当时能给与的最高编制了。

而且在那个时期,中原诸国,唯一见识过赵国骑兵威力的,也就只有一个中北国,可惜,中北国已经被赵国吞并了。

除此之外,哪怕是魏国以及韩国两国,也只是知道赵国有一支战力不错的骑兵而已,除此之外,他们两国对于赵国骑兵的情报了解,可以接近与无。

毕竟那时的中原还是战车横行的时代,各国都以战车的数量评价国家的强大与否,赵国这时候耗费重金要玩一个被诸国用来当作辅助兵种的骑兵。

在魏国和韩国看来,赵国这就是舍本逐末。

他们两国相信,过不了多久,赵国就会步中原诸国的后尘,被他们两国瓜分掉。

北方北艮帝国的崛起,确实是因为他们铁骑的原因。

但是这种东西,哪那么好容易就可以被复制出来的。

赵国从骑兵诞生到现在为之才多久?

二十年?

中间还搞出来了一个沙丘政变,国力不衰弱就怪了。

那时候的魏韩两国,就属于是那种稳坐钓鱼台的老翁一样,静静的等待着赵国内部出事,然后那个时候他们也就可以趁虚而入,顺便解决掉赵国这个碍眼的家伙。

赵惠文王虽然有弑父的名声,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君,起码在他在任期间,赵国的国力没有出现任何倒退的迹象,反而的有些渐渐的中兴的模样。

赵武灵王在任期间灭中北国,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一手创立了胡刀骑。

而他赵惠文王,如果要遮盖住自己弑父的名声的话,无疑的就要在他在任期间做出比他父王更大的功绩才行。

这样的话他才能证明给世人看,他父王老迈时候的想法,是错误的,是昏庸的。

不过若是看后面功绩的话,赵惠文王确实做出来了。

在他在任期间,赵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明明在前两任赵肃王在位的时候,赵国一时之间像是跌入了接近灭国的境地,但是先后经过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两位赵王的励精图治,赵国成功的将骑兵在战场上的压制带到了中原。

赵惠文王在任第三年的时候,韩国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联合几个中原国家组成联军对赵国展开了进攻。

而赵惠文王风轻云淡的派出了胡刀骑以及赵国胡骑迎战,最后在战场上,韩国的数千战车,在骑兵的马蹄下被打出了一个让韩国后怕的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