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十点。</P>
某互联网公司。</P>
楚德姗姗来迟。</P>
在经过组长的又一通“很有道理”的“说教”后,楚德才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P>
楚德今天也不是故意想“迟到”的,只是无奈做“计划”做的入了迷,一时间忘了看表,也忘记了“还要上班”这件事情。</P>
当楚德终于把“计划”敲定之后,他才突然想起上班的事情,然后便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P>
组长的“说教”还是那些内容,楚德已经听了好些遍,但最近的几次却莫名的越听越觉得“有道理”,整个人都似乎有种“受益匪浅”的感觉。</P>
默默地摇了摇头,楚德把思绪回归到“正事”上面——早上他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计划”大致的整理了出来。</P>
不是说这个“计划”的内容有多么庞杂,只是楚德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在查找资料上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P>
既然要“拯救安敏”,那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安敏心中的“恶魔”——她的“暗黑面”。</P>
虽然全知说这个“暗黑面”才是安敏的“本我”,但楚德却坚信他认识的安敏一定是“善良”的,而他查到的资料也为其提供了一些帮助……</P>
所谓“第二人格”,也就是“双重人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性(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mpd),在某些出版物中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P>
在这种障碍中显示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身份与人格交替以某种方式控制着患者的行为……</P>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P>
“情感创伤……童年时期……小敏遇到过吗?”</P>
看到这里,楚德不由得在脑海中回忆着曾经发生的事情,但由于实在是太过于久远,他并没有想起什么有用的东西。</P>
无奈地摇了摇头,楚德继续向下阅读治疗方法:</P>
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可以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P>
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但是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后继人格,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P>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P>
“催眠……内部交流……转移对立立场……宣泄……承担责任……建设性的办法……”</P>
楚德看着手机中整理好的资料,若有所思的轻声喃喃着。</P>
这些便是楚德的“拯救安敏计划”中的part A——消除安敏自身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