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蒙古崛起,其势如破竹般东征西讨,先后灭了西夏、金国、大理等国之后,挥兵南下,兵锋直指南宋。”</P>
“开庆元年,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宋庭得知后,便有宦官董宋臣建议理宗迁都,对于此举,朝中无人敢非议,毕竟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干了。”</P>
“当年的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虽说是面子上不好看,但好歹保住了朝廷根基,有完颜构的宋廷南迁在前,对于蒙古南侵,国难之际,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逃。”</P>
大宋赵构:……..</P>
为什么说到这里还要把他捞出来鞭打一番?</P>
“所以,对于董宋臣建议迁都自保的建议,整个朝庭都选择了默认,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力陈迁都之害,请求斩杀宦官董宋臣,以安人心。”</P>
“但被宋理宗驳回,因为宋理宗觉得,蒙古势强,以一已之力连灭数国,他也没这个自信能跟蒙古硬刚,所以对于眼前的困局,他认为,董宋臣的迁都建议十分中肯,起码能保住他的命。”</P>
“而文天祥认为,敌军来袭,朝廷首先要做的是整顿军备,共抗敌军,而不是前方有战士们在拼死血战,可后方朝廷先跑了,如此,不利于安定人心。”</P>
“然而,当他的上书被宋理宗驳回之时,他便有些心灰意冷,直接上民辞呈,自请罢职回乡。”</P>
“当然,文天祥还是很有能力的,被免职之后,他又重新被启用。”</P>
“然而,前面有个董宋臣,后面又来个贾似道,贾似道位高权重,时任宰相,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会有胁君之举,文天祥不愤于贾似道如此作为,便便制诰讽刺。”</P>
“结果因此而惹怒了贾似道,暗里找人弹劾文天祥,再次将文天祥罢免。”</P>
“这一年,文天祥37岁,面对这样的朝廷,他终于心灰意冷,主动辞官归家。”</P>
……</P>
大唐李二:外敌强势,朝庭羸弱,奸臣当道,小人活络,唯有忠臣,举步维艰!</P>
东汉曹操:只听乔姑娘说这寥寥数语,便已可见这南宋朝庭之态已是风雨飘摇。</P>
大宋赵祯:能将这样一个忠正耿直的忠臣逼到屡屡被迫罢职的地步,可见如今的局面,已是无力回天!表情【哀痛】</P>
大明朱棣:你这所谓的千古第一仁君,不也是连个狄青范仲淹都保不住吗?</P>
大宋赵祯:…….</P>
大清玄烨:先有秦桧,后有贾似道,这两位闻名瑕耳的奸佞之臣,却是备受皇帝器重,啧啧啧!</P>
大宋赵构:……..</P>
大宋赵匡胤:……..</P>
…….</P>
乔安的声音接着传来:“然而,文天祥在悠闲两年之后,很快又被召回,被朝廷外放任命为湖南提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