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这一学科,本就是小众学科,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深奥难懂,但他却能通过自学,精通回历历法,这已经是很牛了。”</P>
“除此之外,他还涉猎了地理与音乐方面的知识,只要稍微感兴趣一点的,他立刻就学。”</P>
“这个学还不是简单的学,而是开启学神模式,闭门谢客,疯狂学习。”</P>
“学完之后还要再发几篇论文来验证自己学习的成果。”</P>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P>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他在武艺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P>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后来现学的。”</P>
“他本人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徒孙,牢记心学精神:习武善战,以趋报国,所以他的功夫不是花架子,而是能揍人的真功夫。”</P>
“我们大家都知道,习武要从娃娃抓起,但唐顺之不是,在他36岁那年,觉得钻研文学有些枯燥,于是便跑到了河南去学心意六合枪。”</P>
“他苦练数年,终于达到“一尺圈枪”的境界,这个境界简单来说,也就是一尺之内,谁也别想近身,他靠着这一手枪法,一跃成为枪术大师。”</P>
“甚至于后来许多明朝战将的枪法,都是他教的。”</P>
“比如抗倭英雄戚继光。”</P>
“在他的《纪效新书》之中有记载,唐顺之曾借口与戚继光切磋枪法,逐一讲解使用枪法的力道、挥枪的弧度等等细节,手把手的教导戚继光枪法。”</P>
“练枪之余,他还又顺便写了一本《武编》,其中记载了各类武技、战法及兵法谋略。”</P>
“就是在这本书中,唐顺之记载了五人版本的鸳鸯阵,戚继光由此受到启发,而后改成十一阵制,在战场之上,戚家军便是靠着这一阵法,杀敌无数,所向披靡。”</P>
“除此之外,他还四处拜访武林高手,登门求学。”</P>
“礼贤下士的姿态,使得他因此交到不少武林高手,而他本人,也在求学的过程之中,逐渐长成为一代宗师。”</P>
“他随手写下的那一首《峨眉道人拳歌》,里面提到了一位峨眉派的武术高手,记载了其武功技法,这首诗后来便被收录在《峨眉山志》中,成为后人了解峨眉拳法的重要文献资料。”</P>
“除却武艺超群,他的箭术也是一流。”</P>
“曾有挚友皇甫汸作诗赞曰:左肘能教置杯水,右手引弓轻发矢。风前报道百叶穿,云际惊看两鸿死。”</P>
“可见唐顺之的箭术之高超!”</P>
“身负武艺,当上战场报效国家。”</P>
“所以唐顺之,在后期屡屡亲上战场!”</P>
“那个时侯大明沿海倭寇为患,屡屡犯边,搞得沿海百姓,民不聊生,明军士气也极为低迷。”</P>
“为了鼓舞士气,唐顺之亲自乘船出海,一夜六七百里,主动攻打倭寇,斩首一百二十,击沉倭寇倭船十二艘,严厉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P>
“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倭寇并非不可战胜!”</P>
“他那一身的武艺和兵法,也为大明抗倭事业,培养出了一批军事人才。”</P>
“像唐顺之这样的天才人物,你在种国文学史中能找到他的名字,在种国军事史中也能找到他的名字,在种国天文学史你以及武术史中都能找到他的名字。”</P>
“你没办法去定义他究竟属于哪个领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开挂的男人确实尽已所能,做出了不少成绩!”</P>
“他是一个真正的六边形战士!”</P>
“更是那个年代中,努力向上散发的一束光。”</P>
“他的名字,叫唐顺之!”</P>
戚继光听到这里,双眸含泪,在这一刻,他无比地思念那个曾经指点过他的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