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朝中的所有人:……..</P>
孔颖达实在是坐不住了,当即反驳道:“乔姑娘,莫要如此曲解我孔家先圣之意!”</P>
乔安拉着扶苏坐回到原处,这才回答道:</P>
“孔圣人之意,我当然是不敢篡改的,真正篡改他意思的,并不是我,而是那些后世统治者。”</P>
“是他们将儒家思想篡改成了只服务于他们皇权的绝佳武器。”</P>
“我相信儒家思想本意的出发是点的。”</P>
“但,很无奈!”</P>
“因为后世王朝所运用流传下来的,只有被篡改过的解析,这是对后世百姓思想上的奴役。”</P>
“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三纲五常,是忠孝两全。”</P>
“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P>
“它或许原先是以百姓为主,以仁义治天下,致力于打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崇高的个人修养,及相应的社会责任。”</P>
“却最终被扭曲成了病态的,为君权服务的道德工具!”</P>
“所以,我们会有《抡语》的出现,何尝不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解放?”</P>
万朝中的所有人:……..</P>
扶苏有些不解,“乔姑娘,其他且不说,忠孝两全,难道不是好事吗?”</P>
(ps.接下来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你们不喜欢,可以跳过哈!)</P>
“你认为忠孝两全是好事,那是你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P>
“关于忠,你且得看你忠的是谁?”</P>
“比如那人值得你追随,负有家国大义,或是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你忠心追随也无可厚非!”</P>
“这是你自主选择忠于的对象!”</P>
“可若是那人不值得你追随,你又选择去忠于什么皇权,哪怕皇权没落,皇帝无能为力,可你所受的教育,逼迫你务必要尽忠!”</P>
“那这种愚忠,又真的值得提倡吗?”</P>
“比如东汉末年的汉臣荀彧,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匡扶汉室,可汉室没落,早已失了民心。”</P>
“百姓流离失所他看不到,人间一片炼狱他看不到,他就只想要匡扶汉室!”</P>
“汉室走到如今地步,皇权早已旁落,在这种乱世,谁能让天下安定下来,自当奉其为主!”</P>
“这天下之主,自当有能者居之!”</P>
“为什么还非要在这种时候去尽忠?”</P>
“他所忠于的,到底是大汉天子,还是他自己的忠君理念,其实他自己也早已经分不清了!”</P>
“当然,这种境界我达不到,只能说明我比较庸俗,不能就说明荀令君是错的!”</P>
荀彧:………</P>
荀彧听到这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P>
难道,他忠于汉室,当真就错了吗?</P>
他又何尝不知道天下百姓遭难,生存艰难!</P>
可那是因为先有党锢之祸,后有董卓祸乱,又与陛下何干啊?</P>
陛下他,他是无辜的啊!</P>
……..</P>
乔安的声音继续传来:</P>
“我再说一下孝!”</P>
“家庭关系,本身应该是平等的。”</P>
“父母养我长大,我奉父母养老,可一个孝字,压在头上,这个关系顿时就变得扭曲了。”</P>
“首先,孝道要求你要顺着父母的意思,一切以父母之意为尊,不能违背父母的决定。”</P>
“如此一来,那在这段关系中,你就没有了自主为人的权利,你的人性以及看待事务的能力,也会被自动剥夺!”</P>
“因为你是孝子,你不能有背逆之心,所以无论你的父母做什么,在你眼里都必须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