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并没有否定原有的制度和规则,连它们的不足都没有指出。而是从发展的角度,指出新问题需要新方法。</P>
这就避免了受到保守派的攻击。</P>
毕竟,在这个社会,保守派从来都是占据主流,任何的创新和改革,要获得人们的接受和承认,都很不容易。</P>
越是到高处保守的思潮越是牢固,因为保守最安全,谁都怕冒险。</P>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何中华、邹汉民这样,是坚定的改革者。</P>
李振华小心翼翼地介绍栖霞的工作经验,避免采用过激的语言和文字,而是尽量采取平和婉约的语调,以开放的姿态分享做法,避免刺激别人。</P>
整个过程,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没有提出任何希望和要求,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P>
把自己在栖霞实施新政的目的、动机,新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程序,实施的过程、方法,造成的影响和社会效果,以及群众的评价,一五一十地介绍出来,说的明明白白。</P>
“以上,就是我们在栖霞实施的信访新规的全部内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P>
李振华结束了讲课。</P>
接下来,就是提问时间。</P>
然而,没有人提问。</P>
学员们一边看着手里的资料,一边和身边的人小声议论。</P>
他们都在消化这些内容。</P>
毕竟,这是一套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政策规则。</P>
就在李振华感觉局促不安的时候,李主任打破了僵局。</P>
李主任举手:“我有问题。请问老师,你们在栖霞搞的这个新政,有请示过上级吗?为什么其他地方都在原地踏步,你们却要搞这样的试验?”</P>
问题非常尖锐,看似在为难李振华,实际上是帮他打破僵局。</P>
毕竟一个老师上课,如果连个提问都没有,是非常失败的。</P>
尤其是这种培训类型的课堂。</P>
讨论其实占据非常大的比重。</P>
李振华感激地朝李主任点点头,“好,这位学员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搞的试点,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说起来这件事,还要感谢我们的程校长,感谢党校!”</P>
李振华说着,往程谦的方向看了一眼。</P>
“在我在党校学习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信访,在写结业论文的时候,我以这个为题材,写了一篇文章,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肯定。”</P>
听到这里,程谦咧开嘴笑了。</P>
他终于明白,李振华说感谢他是什么意思,这是送自己一份人情啊!</P>
要知道,李振华写论文的事,他压根就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仅仅是提供了学校这个平台而已。</P>
“回到栖霞,我们县委姜书记看到了我的论文,认为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一条思路,于是向上级进行了申请。</P>
上级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支持我们进行试点。</P>
后来的事,就是大家看的的资料上的了。”</P>
李振华特意提到了姜玉山,这也是一种报答。</P>
要知道,许多人出于私心,这么难得的机会,肯定会把功劳大包大揽,绝对不会提别人的名字。</P>
投桃报李,一直是李振华的思想。</P>
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有机会,就尽可能地帮一点点。</P>
有了李主任的带头,其他学员的思路也被打开了,大家开始陆续提问。</P>
“请问老师,为什么要禁止越级上访?这不是堵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吗?”</P>
“请问老师,你们出台责任追究制度的初衷是什么?追究责任不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的吗,为什么你们信访部门出面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