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父母的衰老,亲戚、朋友、舍友、同学的婚礼,疫情的打击,)对人生的无常,体会更直接了。以前(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工作的前几年,基本都是从书中、视觉艺术中体会到的)感受过于肤浅,虽然每当看到故事的结局(无论悲喜),总有一种失落感,仿佛自己如主人公一般,结束了,接下来做什么,却又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P>
也即时,经历过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呐喊》、《彷徨》”和郁达夫的“《沉沦》”。</P>
转折点就出现在大四,当时以为自己学富五车,无所不知,</P>
进入了社会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P>
幸也?不幸也?</P>
身在福中不知福,猪八戒吞人参果,</P>
总觉得有些遗憾,但又是上天最好的安排</P>
世事洞明皆学问啊</P>
跑题了,这知识都学杂了,情感和思想也是一团糟</P>
有句名言说的好,忘了谁说的</P>
好像是马克吐温</P>
年轻人从来不相信自己会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P>
哎,我们不可能一直是8、9点钟的太阳</P>
循环、轮回,</P>
我们终究是要离去的</P>
忍不住想起朱自清的《匆匆》:“可是,平白的,我们为什么两手空空的走这一遭呢?”</P>
是啊,这又回归到哲学上的“人生的意义”了。</P>
我从高二左右就想好了,其实</P>
无论怎样,活在当下、助人为乐都是最好的选择。</P>
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目标群体从单纯的普罗大众,</P>
回归到以家庭为中心了</P>
毕竟,穷则独善其身嘛</P>
照顾好自己、父母,亲戚、朋友,以后有可能还有女朋友</P>
所以,先把基础打好,这样发展起来会更顺利</P>
不至于像去年一样,把自己给深陷进去,过犹不及,凡事适度啊。</P>
所以说,这两年,是我精神上的第二次蜕变,</P>
第一次,用蝶变来形容,这一次,</P>
换个词,李白有句诗:“大贤虎变愚不测”</P>
之前在长春的重庆路上,有句广告语:“豹变”</P>
至今记忆犹新,</P>
怎么说呢,人一直在变,只不过,有的时候,经过顿悟,人的变换会很大,令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