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宁焕祥(2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590 字 11个月前

“何事?”

“英莲跟了我这么久,还是得给她个名分!”

“好……这件事交给我就行!”

…………

在被朱景洪搭救后,朝鲜使团第二天就离开了京城,也在这天北四卫向西北开拔而去。

皇帝亲自来到了出征仪式,并勉励全军要恪尽职守,在西北战场上将叛贼尽数剿灭。

以北四卫如此精良强悍的装备,且有如此高的军纪和作战素养,朱咸铭对他们的战斗力非常有信心。

为了避免让人产生联想,朱景洪并未在仪式上出现,而是去了坤宁宫陪老母亲说话。

反倒是太子和睿王,这两兄弟针尖对麦芒,全都去参加了出征仪式。

皇后近来身体不太好,聊了一阵就显得疲乏,然后便去了小佛堂歇息。

而如往常一般,朱景洪来到了坤宁宫东殿,与朱云笙黛玉湘云闲谈起来。

朱云笙眼下课业极重,根本没时间搭理这位兄长,这反倒称了朱景洪的意,这厮专程撩起黛玉和湘云。

湘云心直口快,问了朱景洪许多问题,尤其是关于西北塞外风光,言语之间满是向往之情。

“可惜我是女儿身,不能跟十三爷同去西北,见识那大漠风光!”

这是湘云由衷的感叹,显示出她与寻常女子不同的一面。

相比于湘云,黛玉就要沉默许多,虽然她心里有许多话想说。

在东殿待了一阵,朱景洪便打算回府去了,与朱云笙告辞后才出坤宁门,便听见后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待他转身看去,颇为惊讶发现是黛玉跟来,剧烈运动让他发出了娇喘。

“林丫头,你怎么跟出来了?”

没有回答问题,黛玉却反问道“十三爷,你打算何时去西北?”

“再过十天吧!”

“战事凶险,非去不可吗?”此时,黛玉眼眶已湿润起来。

我记得这丫头自入宫后,整个人都阳光开朗了许多,已极少见她有泪眼婆娑之时,今天这是怎么了?

“此事既已定好,那自然是一定要去!”朱景洪笑着答道。

哪知他这话一出,黛玉眼中竟直接滚出热泪,看得朱景洪有些手足无措。

这要是传出去,说他欺负弱女子,那他名声可就毁了!

“何时能回来?”

黛玉的这番问话,再度让朱景洪感到诧异,这时他终于反应过来,这丫头应该是舍不得自己。

舍不得比较正常,可是这样过于舍不得,就着实有些不正常了!

莫非这丫头对我也有意思?朱景洪做出了大胆假设。

“林丫头,你怎么哭出来了,是不是学习上遇着了难处?亦或者是令尊遇着了麻烦?”

“有难处你只管说,我走之前一定给你解决好!”朱景洪给出了保证,其实是为试探黛玉的心迹。

“谁要你帮忙了,再说人家也没遇着麻烦!”

黛玉别过头去,心里是越发的伤心,自己明明是真诚的关心,如今听起来好像是有所求似的。

走到黛玉身后,闻着她身上淡淡的香味,朱景洪探头在她耳边说道“啊?难道你是真的舍不得我?”

“我当然……谁舍不得你了,只是不忍见公主伤心罢了!”黛玉慌乱之间改口,同时往前面让开了几步。

朱景洪也不点破,他喜欢这种隔层窗户纸的感觉,因为总能体会到怦然心动。

便见他面带微笑说道“原来是这样,那你告诉笙儿,就说我会尽早回来,且一定会安全返回,届时给你们每个人都带礼物!”

“十三弟,你为何站在外边儿?莫非母后不在宫里?”

朱景洪循着声音望去,却是太子朱景源走了过来,显然出征仪式已完全结束。

太子既然来了,原本黛玉想说的某些话,此时也只能暂时的憋回去。

跟太子见礼之后,黛玉很知趣的退开了,进了坤宁门她便发现紫鹃在里面等着。

“姑娘,心里可舒坦了些?”紫鹃笑问道。

“你在说些什么,越发的没规矩了!”黛玉佯怒训道。

跟着黛玉一路往宫里走去,紫鹃在她后面悄声说道“姑娘的心思我知道,今日见了十三爷那般说话,我连他的心思也明白了!”

“你可别胡说,我只是为公主担心罢了!”

自己明明什么都还没说,自己这姑娘就着急否认,紫鹃听了便有些想笑,这便是所谓不打自招啊!

“若姑娘当真喜欢,何不向公主殿下表明心意,让她跟皇后娘娘或是王妃说都可以!”

“皇后娘娘和王妃素来喜欢姑娘,若你有意……她们也就……”

眼看紫鹃越说越直白,黛玉停了下来冷着脸说道“都说了……我的事我自己会料理,你就别再瞎操心了!”

事实上,朱云笙每日念叨着“一辈子好姐妹”,已经带给了黛玉极大的道德压力。

很多时候黛玉都想对公主说,其实大家少年时做好姐妹就够了,这种关系完全没有必要一辈子,亦或者换一众形式也可以。

当然,这些话黛玉根本说不出口,所以现在她有着好几方面的压力。

从上帝视角来说,黛玉现在心里所受压力,比原本时间线的还要大,也难怪她要流更多的泪了。

再说另一头,仪式完毕回到宫里的皇帝,此刻正在召见一位武将。

忠翊伯宁焕祥,现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其本人也有着一番传奇经历。

二十年前他,他只是一个普通世袭从五品京卫指挥佥事,家族实力和被新安知县欺负的许家差不多。

问题关键在于他跟对了人,在他入仕第二年任京营参将,便被编在靖王朱咸铭的麾下随军出征北伐。

两年后他升至正五品京营指挥佥事,又过一年任京营指挥同知,又过两年便任京营指挥使。

在朱咸铭的提携之下,宁焕祥也确实够争气,几乎是到点儿就能得到提拔,成了武将圈子里的新贵。

承平十六年,宁焕祥升任耀武营副总兵官,这已是非勋贵能达到武职顶峰。

承平十七年秋,东华门事变爆发,宁焕祥接受朱咸铭的命令,发动兵变将耀武营控制在手,成为一块压舱石确保了京营的稳定。

正统元年,宁焕祥受封忠翊伯,升任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并以此身份兼任耀武营总兵官。

正统三年,宁焕祥转任安北行都司都指挥使,五年后他因军功升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可以说,宁焕祥算是东华门功臣中的佼佼者,比跟朱咸铭亲自杀进宫里的那几人差点,若单从功劳上来说他却不弱于这些人。

五军都督府之中,都督佥事主要兼任京营总兵或行都司都指挥使,都督们则是皇帝本人的军事顾问团,真正负责都督府实务便是都督同知们。

相较于在外领兵,做上都督同知之后,宁焕祥的存在感就弱了许多,这当然也是他刻意求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