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颠覆如今的大小科举制度(1 / 2)

见孔颖达老实,不再那么急躁,李元吉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可不希望这个老头子垮掉。

自从孔颖达来这里,其实也带来了不少人前来,虽然都是深受儒学熏陶,有些迂腐的人,但这些人在做教育这一块上,李元吉都不得不承认,是真的拔尖的。

随着孔颖达摆正态度,李元吉趁热打铁,再次开口。

“你能有这个态度,很好,证明你确实适合教育部的事情,然而这个学院制度的疏漏,除了这些,依旧还有不少。

刚才说到招生,而这个招生,极为重要,接下来我所说的,你同样需要记好,我可以允许伱提意见,但不容你反驳,以及改变方向。

学院建立,必然无法满足所有人进入学院,那么学子的筛选,就显得极为重要。

规划好招生人数后,这些学子有几个渠道进入。

首先便是军中将士之子,凡是战兵之子,其家中可择其一子进入学院,记住,是战兵之家方可。

若是一户人有两个男子都在战兵之中,那么这一户人,可以有两个名额。

这个渠道的招生,至少要达到规划招生总额的六成,至于都是战兵之家的子嗣如何优先,那就按照其战功以及入伍的时间进行筛选,有军功的,以及入伍时间久的,优先录入。

所以在招生之时,你需要协同兵部,兵部有花名册,只要有籍贯,就可以很快查出,进行筛选。

除了这个渠道,便是举荐,下面村庄的老者,也就是德高望重之人,可以举荐,占招生总额的一成。

但若是举荐人有故意隐瞒,亦或者不公正,则取消其举荐之权,同时将会面临惩罚。

然后就是地方上官吏的子嗣,同样择其一子进入学院。

最后则是面对所有群体的招生的名额,前提尽皆需是遵纪守法之人,没有不良记录者,除却上述已经有录入渠道的人之外的所有人,都可进行,采取摇号,也就是抽签,抽中之后才可进入学院。

抽签务必保证公平进行,每年招生,要有你教育部的人在场进行监督,若是有造假、暗中更改名额等行为,凡是查出,轻者斩,重则诛族!

这些你同样下去后,按照我所说的,整理出一份可行方案来,呈我同意后,才能进行。”

学院学生的招收,李元吉是非常看重的,如今他的根本是大军,他必须要将军人的荣誉给整理起来。

一般招募入伍,都是很难的,越是太平盛世,越少有人愿意入军,都是通过徭役抽取,才能达成大军招募的名额。

如今这样做,就是要让他封地之中的人,主动入军,入军都是其次,主要是战兵,也就是他最为看重的精锐。

他这里的大军,大致已经分成了精锐战兵,以及常备兵,常备兵更多的维护治安那种,同时还要兼顾屯田,以及适当的其他任务,可以说做得比较杂。

虽然也有训练,但常备军基本不会被他主动派出作战,更多的是防备,以及作为战兵的储备兵源。

而战兵的任务就是作战,没有作战任务时,就是操练,没有其他任何事宜,战兵最为重要的职能,就是消灭来犯之敌,出击之时,击破敌军。

战兵只需要干仗,其他任何的都不需要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作战而服务。

至于其他的,更多的是为了兼顾,不让入学的这个机会太过单调,以免被人控制。

而遵纪守法,没有不良前科这些嘛,纯粹就是一种约束吧,只要家中有子嗣,只要有想要进入学院一飞冲天的想法,那就得安分做人,少一些破坏稳定的人。

举荐又是将一部分名额分配给不同的人,李元吉很清楚一件事,招生的名额分成若干,总比被一个人掌握的好,一个掌握,一旦这人坏了,那整个招生都坏了。

分成若干,即便坏了一部分,也不至于全部都是坏了的。

孔颖达静静的听着,此刻他的手中已经拿起了笔墨在记录着,实在是李元吉说的有些多,记录下来以免自己忘了。

对于李元吉说的这些,孔颖达是有些想要反对的,他要反对的就是战兵将士这个渠道,占比实在有些多了,整整六层,他意向中的是,首先满足家族以及豪强,而且也不是百姓。

然而李元吉决定得坚决,且他也没有太好的措辞,一时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皱着眉头记录着,一个无情的记录机器一般。

李元吉等了一会,见孔颖达写好,放下手中的笔,才再次开口。

“刚才说的这些,都是最为重要的,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等学院制度彻底铺开,以后官员的录用,将会采用科举制度。

凡是州学学满五年以上者,每两年拥有一次科举机会,府学学子,每年都可以拥有参与科举的机会。

至于国学,根据学生自愿,可通过科举入仕,也可等待三年学成,达成毕业测试后,由吏部进行分配。

科举分为州试、府试、会试,以及殿试,每三年一次,这是所有考试一起举行的大试。

州试与府试,想必不用我说,你应该也能够理解,会试就是通过府试的人全部集中来海康,进行会试。

会试之后的殿试,则是在王宫之内,由本王亲自监考,最终决出排名。

殿试前十,本王将会亲自接见,殿试前三,入仕后由本王亲自安排。

除了三年一次的大考,每年同样要举行小考,也就是小科举。

小科举只有府试与会试,由进入府学满三年之人,可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