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李元吉与李二的心有灵犀(1 / 1)

来的这人,正是当初的王玄策,之前一直在负责越州府的发展,后面越州府步入正轨,就将王玄策调回王府了,只是他又正好出来,也没有见上,没有却是在这里看见了。李元吉拉着王玄策,直接往府衙而去。“许久没有见,你都消瘦了不少,越州府的发展,我都知道,这两三年,辛苦你了。”王玄策也是有些激动,这几年在越州府,他是一心都扑在了越州府的发展上,如今也总算出了成果,他也很是欣慰。“大王夸赞了,这是臣应该做的,臣本是一小吏,得幸于遇见大王,越州府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着西州四府的发展,以及与扶南堂明的来往,臣也必须要将越州府发展起来。”李元吉听得满是笑意,对王玄策,他是无比的满意。越州府,原本是林邑之地,如今经过近三年的发展,越州府俨然已经成为了岭南的工业区,因为在那里有着不少的矿产资源,后续又逐渐发现了银矿、铜矿等等。如今的越州府,在经济体量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广州府的体量,甚至逐渐有超越的趋势。唯一不好的,就是农业的发展,不如广州府了,其他各方面,都是不差的。加上越州府原本的人就比较熟悉汉语言,普及起来的难度更小,如今的越州府,已经全然成为他封地之中,灭国后成立府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你在越州府做的,当得这些夸赞,换一个人去,都未必能有伱做得好。我不是已经掉你回王府了吗,怎么你又来这里了?这里的事情,也不用你亲自来才是,不过既然来了,你就跟我一起,到时候一起回去吧,这里的事务,让岑文本重新安排人来。”李元吉心中,对岑文本的印象也有些不好了,王玄策可以说是他的肱股之臣了,之前是没有办法,越州府位置很重要,在当时,越州府的位置比其他地方都还要关键。越州府的地理位置,关乎着他对外贸易,尤其是舰队西下的重要通道,包括往来的外商,越州府的稳定与发达,都有很深的影响。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派王玄策去,因为他对王玄策抱着很大的信心,留下宁纯,而选择了王玄策。如今王玄策在越州府的使命已经完成,在他心中,他更希望王玄策留在王府,留在岭南的中枢。然而现在岑文本却是将王玄策派到这里来,李元吉心中还是有想法的。王玄策听后,也是顿时有些急了。“大王,这无关岑相的事情,臣在知晓大王的传信后,便是主动请缨前来。而且臣也不是来管理两府的,两府的府长,府丞,岑相都已经安排了人,随同臣一同而来。臣此来,是来指导两府的发展事宜,同时也是为了监督。臣已经在岑相那里知道大王对于吕州府与宋州府的看重,如今两府的发展有些滞后了,臣身为大王之臣,自当有这个责任与义务肩负起责任来。其实岑相准备安排叔玠或者正平过来指导两府发展的,但无论是叔玠还是正平,在指导两府实际发展这块,臣还是有着天然优势的,毕竟臣在越州府主持了接近三年的发展。正是因为臣来这里更好,所以臣就主动请缨过来。岑相反而还劝臣呢,让臣考虑清楚,说臣在越州府这么久,如今好容易完成调回来,要是等大王回来看不见臣,大王会生气的。臣想着大王也不是那样的人,而且大王对这里发展的看重,臣这心里也是格外清楚,最后还是来了。臣都以为大王已经走了,没想到大王却是仍在。如今时隔近三年再次见到大王,臣这心中也格外的高兴。”李元吉听着这些,心中是既高兴,也有些惆怅,对于王玄策,他是真有格外的感情的,这是他进入岭南,第一个投他的名人,自身能力也非常的出色。尽管他已经很是重用王玄策,但在李元吉心中,多少是有些亏欠的。当初去越州府,其实最合适的人是宁纯,王玄策应该留在中枢,这是他真正的肱股之臣,然而当时李元吉有些怀疑宁纯的能力,不得不让王玄策去。远离中枢,去往地方,这多多少少其实是有些不好的,但很无奈。如今王玄策又主动的来吕州府与宋州府,一点怨言都没有,一心为他做事,这样的人,李元吉心中怎么能不感动,怎么能没有亏欠。按照功劳而言,王玄策都应该是在中枢的,而且地位应当非常高才是。李元吉沉默片刻,缓缓出声。“玄策,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如今这两府的情况,确实有些不好,你在这里看着,我心中确实放心。你所做的这一切,本王心中不会忘,将来必不负你。你在这里,将两府发展起来后,记得到时第一时间回去,我还是希望你能在我身边辅佐于我。”王玄策闻言,也是笑了。“大王,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等吕州府与宋州府发展起来,臣就上书给大王,返回海康。”“好,就这样说定了!”李元吉重重的点头,很是高兴,原本他还准备了不少要交代给新来的两府府长,如今王玄策到来,让他是彻底的放心下来。随即李元吉开始说着吕州府与宋州府最为重要的事情。“玄策,吕州府与宋州府,规划的核心是成为我封地内的粮仓,以及棉花种植基地。所以吕州府与宋州府的发展,相对比越州府而言,有不同,你只要抓住这两个重心就可以了,其他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这里,需要什么你就上书给我,能支持的,绝对支持,即便有困难,我也会想办法给到你支持。你自己要记住,在这里种植好棉花、杂交水稻,以及玉米,这三个,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棉花,其他各地,都不是适合种植,唯有这里最为合适。棉花的价值,极大,其作用不比粮食小,虽然在岭南有些看不出作用,但在其他地方,到了寒冬之际,棉花做出来的棉纺织品,有着极大的作用。除了这些,方方面面对于棉花的运用都有,包括工业上的,还有军用,甚至是医用,都能够用上。如今因为棉花的产量,许多方面无法进行运用,只要棉花的产量提升上来,你就能够看见棉花带来的不同了。

所以耕地的耕种,你要做好规划,在这里水稻可以收割三季,三者之间的种植面积,你心中要有一个数,然后落实下去。具体的你就自己看着办了,不用事事请示,就如同你在越州府一般,我给你全部放权,吕州府与宋州府,由你一人抉择。”棉花,是李元吉心心念念的,但偏偏就是天气气候的原因,导致他这里只有这两府才是最好种植棉花的地方。本来西域那边也是非常好,奈何他在西域都还没有站稳脚跟,棉花根本没法种植,只能在这里种。至于种植粮食的地方,其实到是有不少,包括那西州府等四府,也就是原本的真腊,也就是泰国那片地域,种植水稻也是很合适的,那也是一片极为不错的耕种地。但棉花呢,除了这里就没有别的地方可以选择了,因为可以种植的地方,都不是他的地盘,这就很尴尬。像南州府、广州府这些地方,他刚来的第一年就已经试验过了,种植是能种植,就是收成,有些惨不忍睹,哪怕就是南州府,哪怕光照都有些足,但雨水,同样也是足。王玄策静静的听着,将李元吉所说的尽皆记在心中。“大王,臣知晓了,这里的发展,不管如何发展,以农耕为重,以开荒为重,以种植棉花、水稻、玉米为重。臣过后会整理出发展的方案出来,到时交由大王查阅。”李元吉笑着点头,最终却是拒绝了。“不用了,不用给我看,你自己决定就好,这点我相信你。我在这里耽搁的时间有些久了,本来预定的是半年就回去,如今时间差不多到了,接下来还要去东州府,看来短时间是回不去了。时间紧,明日我就要启程了,多的也不再说,我已经让人准备了酒宴,待会好好吃喝一番。”李元吉也是无奈,他本来是准备在这里待上半月左右,就会启程前往东州府,没有想到却是在这里待了这么久。如今来了这里,东州府他是必须要去的了,看看杨铖将东州府管理得如何,同时再看看百济与新罗那里,他有没有机会出现。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在李元吉看来,正好将百济、新罗的事情一起解决了。李二安排人进入百济与新罗的事情,他已经是知道了,他可不希望向北的发展被李二给打断,这次他亲自出手,他就不信了,连一个百济、新罗都拿捏不了。李元吉想得很好,但却丝毫不知道,李二已经先他一步,开始亲自对百济、新罗的事情开始布置了。以百济与新罗为媒介,他们展开新一轮的博弈,李元吉与李二,都是心有灵犀一般。而李元吉除了这个,东州府的那个银矿究竟怎么样了,他可是关心得很,更不用说在东州府还有金矿与铜矿。这可都是矿啊,谁也不嫌多,李元吉甚至巴不得多来点。包括煤矿同样也是,如今在岭南的煤矿并不多,全靠越州府那里撑着,新的矿还没有探查出来,李元吉必须得尽快寻找到新的。之前还能悄悄在大唐低价买煤炭,后面那帮人发现了煤矿在岭南的用途,一个个的都开始加价了,原本无人问津的石炭(煤炭)山,在大唐境内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这件事搞得李元吉很愁,如今他建立的那些工厂,都需要用到煤炭,这让他哪怕是面对那些人的加价,他也只得购买一部分。王玄策听着李元吉说要走的话语,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也没有留李元吉的想法了。“大王,您确实该早些回去了,你离开一些时间还行,若是久了,确实不太好,如今王府可是已经堆积不少事情。臣在来的时候,岑相还在跟臣说,若是大王你还没有走,让臣一定要劝大王早些回去呢。那臣就不留大王了,明日臣携一众文武,为大王送行,预祝大王一路顺风。”李元吉听后顿时就笑了。“你啊你,还真不打算留我在这里多待几日啊。景仁说的话,你如今带到了,我也听见了,不过我还是要先去一趟东州府,过后再回去。这事我会给他说的,也就多用几个月时间,没有什么大碍。”到了晚些时候,酒宴开始举行,一众人开始吃喝,李元吉与王玄策又是聊了许久,直到夜幕到来,酒宴才散去。二日清晨,李元吉与王玄策走在前方,向着码头前行,身后跟着一众文武官员。这是李元吉准备启程了,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前来相送。“玄策,这里我可就交给你了,遇到什么困难无法解决的,记得第一时间传信给我。还有两府的军事,你暂时先一起兼顾着,过后这里会设立一处海军基地。吕州府与宋州府的地理位置特殊,若是有来敌,几乎都是来自海上,所以这里的防卫,将会以海军为主。两府的府军,你一起带着,军政都交给你,我也放心。还有你家那个小子,如今也不小了,学院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等我回去后,就将他放到国学里面去。孩子就要得从小培养,将来长大了,也能更有出息。”王玄策在一旁满脸笑意的听着。“大王放心,臣一定做好,两府的发展,臣有这个信心。至于家中犬子,臣可没有那么大的奢望,只要学有所成,不捣乱,臣就觉着可以了。”“哈哈,你这么想可不对,放心,我亲自给你看着,等你回来,到时候交给你。”聊着聊着,很快来到码头,李元吉登上船,便是开始前往东州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