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迈出第一步(1 / 2)

明末乞活 好大一只乌 1615 字 7个月前

所谓的夜不收,就是明军派往草原,辽东的探马斥候总称!这些人常年居住在边关,对边关一带的大事小情,山川地理了如指掌,一但口子外的蒙古部落,女真部落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们负责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回来,起到预警。

这些人也是边商的大敌,要想走私出口子,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不过体制外的人看起来难于上青天的事儿,体制内的却是小菜一碟。

邱明是继承他爹的守备职务,然后靠着一点儿小聪明爬上游击的,他爹那一代正值万历年间,在平定宁夏卫时候立下军功才起来的,没什么后台,不过就因为属于边军中草根一派,结识的下层倒是不少。

这姜吕二人就是他爹当年一个锅里刨食生死弟兄的后代。

明蒙贸易最开始是官办,可随着俺答汗接受大明册封顺义王,大明朝庭的不断,官市已经办不下去了,民市倒是越来越兴旺,杀虎口就是山西重要的一处月市,不过盯着这块奶酪的人可不少,贸易差不多得抽一半的税,就因为边贸,明朝后期的边将富有的堪比王侯。

不过有了这些夜不收,甚至是边堡的夜不收队正,那走私可就容易的多了,从白羊口混出去,直抵归化城,回来再和其他的商旅搭伙,这来一回,至少能省出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来。

虽然宋青书一个人就要拿五成的收益,不过人家投资在哪了,尤其是他还在边军渗透了这么多关系,就冲着这些,就算他仅仅拿一点钱意思一下,四个商人也得和他合作,更不要说现在了。

几乎是当场拍板,四家与宋青书合伙做生意,虽然古代商人的契约精神极其强,有的晋商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还清所欠债务,甚至子孙后代不断地偿还,不过宋青书还是准备了一份契约合同,县令胡大典和参将邱明的见证下,正式写了一封合约,写明了某年某月某日,宋青书与这四家共同开创了这个商号,商号的名,想了一会,宋青书正式命名为加多宝!

糊里糊涂,曹三喜四个就上了贼船,估计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县令和参将共同见证下,和他们做生意的大豪商,竟然是山西数一数二的反贼头子吧!

上午签完了合同,中午在也是宋青书新开的酒楼吃了顿兰州拉面,邱明和两个夜不收在这儿不敢待太久,吃完饭就一起出城回各自防区了,下午宋青书则带剩下的人在自己工坊转了转,东街他开了个成衣店,用自己织的土布,棉布还有丝绸做成的成衣就和后世的服装店一样,挂满了衣服架,还有一双双的靴子,布鞋摆放的琳琅满目。

这年代,衣服绝大部分都是买布回去,家中女眷自己去做,或者是去裁缝铺子定做,想要买到成衣,很大一部分需要去当铺,买那些死当的旧衣物,像这样做成套的服装店,四个商人还有胡大典还是第一次见。

“这是什么衣服,不像是胡服?”拿起一件立领窄袖有兜的上衣,胡大典很是好奇的询问着。

“这的确是胡服,不过不是咱们北方这些胡的,而是极西之地远在海另一边的法兰西胡,英吉利胡,还有弗朗机胡贵族穿得胡服,需要搭配这样的白衬衫,长腿裤子来穿!”

宋青书很是热情的把三件套都拿全了,还踢出一双皮鞋,那笑容可掬的模样,怎么看都看不出是杀人不眨眼的乞活帅,还真是好奇,在宋青书的指点下,胡大典拿着全套衣服转身去了一旁的试衣间。

不过目送着这位胡县令略显宽大的轮廓,曹三喜想了想,压低了声音小声向宋青书询问道。

“宋东家,您这儿把布料都做成了成衣,这人可是有肥有瘦,有高有矮,万一要是都不合身,岂不是全都卖不出去了?”

“曹东家果然心细!”宋青书自己倒是笑着摆了摆手:“这我也考虑过,你看!”

领着曹三喜到衣架旁边,宋青书连续拿了五件衣服叠加在一起,顿时如同金字塔一般显露出了个尖儿,五套衣服从小到大叠加的整整齐齐,看的曹三喜顿时恍然大悟。

“有宽有窄,让顾客可以按照体型自己去选择?”

“没错!像胡县令那样的就是最大号的,还有给您这样瘦子穿的最小号,小号少做,大号多做些,来买成衣的一般也喜欢大一号的,平民百姓可以穿下去,哥哥给弟弟穿,鞋也一样,这么一来工人织造时候也流畅了许多,还省了布料,靠量走货!”

听着宋青书侃侃而谈,曹三喜禁不住记在了心里,打算回去照葫芦画票,可惜刚一动念头,他有不得不压了下去,服装制作从来都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他可没那么多人手去做,想想,还得从宋青书这儿进货!

不一会,胡大典穿着那一套西装,倒是人模狗样的出了来,别说,虽然少了长袍那种宽大,闲适,不过收紧了腰身,窄袖长裤的西装倒是显得格外干练,明人的发饰纶巾披在后头,昂头阔步的模样还让这胡大典有了种放荡不羁的感觉。

“好!胡大人这一套换下来,可是容光焕发,精神百倍啊!老朽的孙女儿要是在这儿,估计都得为胡大人所倾倒!”

难怪生意做的好呢,这曹三喜的嘴可真是会说话,听到宋青书都忍不住暗自叫绝,胡大典更是喜上眉梢,咧着嘴笑道:“那曹公下次就把孙女儿带来好了,看胡某能不能让美人相倾!渠……宋东家,这套胡服本县买了,一会让人去县衙拿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