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决战时刻(十一)(1 / 2)

华尔街各系主力机构的大幅减仓,以及日本央行机构的回补,再加上‘添越资本’集团为首的日元汇率多头机构压价杀跌。

致使美日汇率盘面上的走势,在顷刻间,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90900,90700,90500……

在强大的回补、杀跌力量下,美日汇率以接近直线下跌的姿势,几分钟内,即滑落超过500个基点。

在市场情绪刺激下,盘面上大规模跟风、投机做多的全球散户、机构投资者。

眼见顷刻间,盘面逆转成了这副模样,一股极大的恐惧,也迅速从心里滋生而起,纷纷闪电回补止损。

而坚持看空美日汇率,看多日元的散户、投资者群体。

此时此刻,则是另一副表现。

他们看见美日汇率,以极为凌利的走势,彻底击穿了91000区间支撑位置,即迅速判断出市场做出了真正方向性的选择,纷纷在91000下方快速增仓,进一步地压制美日汇率,谋取市场更多利润。

“卧槽,真是毫无抵抗。”

“没想到胶着了差不多十个小时的91000区间防线,突然间,如此轻易,就被美日汇率空头机构给突破了。”

“先前维护盘面的华尔街各系美日汇率多头机构,确实失去了踪影。”

“这么久都不出现,或者说……在美日汇率完全向空方转变,盘面优势即将丢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依然不敢大规模增仓阻止盘面的继续下滑,这足以说明市场一定发生了大事,并且说明日元汇率会因为突发的情况,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不管什么事,这特么的……跌得也太快、太狠了。”

“哎,要不要这样啊?早上,在日本央行机构没有做出货币宽松政策以前,我信奉苏总的选择,做空美日汇率,看多日元,结果没想到‘超级QE’货币政策出台,1000多个市场基点的波动,直接让我被迫止损了。”

“后来在利好下,又在91000股价快速做多美日汇率。”

“本以为这次选择,怎么都不会有问题,至少能够弥补回早上的亏损,没想到……没想到……”

“真不明白,市场这是要闹哪一出?”

“日元这忽上忽下的走势,真是杀尽空头,又杀尽多头啊,简直让人胆寒。”

“市场交易,本来就最忌摇摆不定,当前美日汇率交易市场,因为世界一流的重量级投资机构彼此博弈,其波动肯定会远超平时,1000点、2000点的波动,都很正常,在这种极端行情情况下,若是心中想法不坚定,肯定会被来回收割。”

“这种极端波动的行情,要不就不参与,完全避开,要么……就咬定一个方向,把止损区间拉大,把持仓量降低。”

“天……905000位置,也被杀穿了。”

“美日汇率交易盘面,完全向一边倒了,真是匪夷所思,没想到盘面上的多头主力机构,溃败得如此迅速。”

“越往下跌,美日汇率的空头力量越是强大。”

“毕竟一旦跌穿相持阶段后的止损空间,那么无穷的止损回补单子,就会互相踩踏地继续将汇率价格,往下不断压制。”

“线下日元交易市场,其金融机构给出的日元实际交易浮动汇率,此刻……也在疯狂下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十几分钟的美日汇率盘面,走得实在太诡异了。”

“就是啊,没有任何征兆地,直接从91500支撑位置下跳,任何支撑、前期的主力机构,都形同虚设。”

“原本盘面上的多头,已经占尽优势,结果……突然间反转。”

“这太神奇,也太不符合逻辑了。”

美日汇率的交易盘面走势,走到这里,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是市场多空转向了,毕竟……诱空,不可能诱到这个地步,诱到整个美日汇率多头的情绪崩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到现在。

市场上,绝大多数投机、投资者,依然不明白,是什么导致了当前发生的这一切。

“90400位置,也被杀穿了,十几分钟,反转下跌,接近1000个基点了,真特么恐怖,盘面上,在91000上方做多的人,完蛋了,再往下……大量短线止损盘,就要大规模地疯狂涌出了。”

“按照诱空模式抄底,我连续三笔单子,都被迫止损了。”

“看情形,今天的美日汇率盘面,绝对是整个汇市交易市场上,最为惨烈的屠宰场。”

“是啊,在先前线下日元汇率急速下跌,抛售日元的情绪空前高涨之时,多少人因为这股情绪的刺激,在91000价位上方疯狂做多。”

“如今,美日汇率距离91000关口,已经下跌了超过600个市场基点。”

“完全已经到了短线单子,止损的范围内。”

“止损盘的大规模回补,加上美日汇率盘面急速下跌,引发的空头情绪暴涨,跟风做空资金的涌入。”

“一旦美日汇率无法在短时间内回收跌幅,彻底跌穿90的价位。”

“那整个市场的,当前所有美日汇率多头持仓者,都将陷入互相踩踏,纷纷斩仓、爆仓的局面。”

“也就是说,美日汇率多头,彻底完蛋了。”

“不应该,不应该啊……美日汇率多头机构中,最大的主力机构,就是华尔街一系的资本集团。”

“‘添越资本’集团在美日汇率持仓的头寸中,至少投入了200亿美元的保证金单子。”

“按理来说,华尔街各系主力机构,能够将‘添越资本’集团压制,投入必然是不会下于200亿美元保证金这个数目的。”

“如此大的头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