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谢菱抵达桐华城(1 / 2)

谢菱走的第二日,顾危来不及伤心,便快速投入了公务军事中。</P>

广武和思南虽然表面看上去一派和平,但谁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P>

和他们相比,思南的士兵还是太少了,只能求精。</P>

顾危自己都加入了练兵,每天下午直奔校场,指导士兵们的训练情况。</P>

如今的思南常守士兵,和最开始的截然不同,完全是两副精神面貌。</P>

个个腰板挺直,眼神锐利,隐隐有了顾家将的影子。</P>

没过几日,任平生携顾家将最后一批抵达思南。</P>

三千顾家将,个个精锐,以一当百,是顾危的秘密武器,也是他的底气。</P>

在顾家将回来的当天,顾危将所有心腹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P>

当晚,灯火通明。</P>

青年们踌躇满志,在舆图上指指点画画,誓要改天换地。</P>

第二日,顾危将常守纳入思南,正式开始招兵买马,大肆散布“思南招纳贤才”的消息。</P>

顾危安排了五百探子,以周辞岁为首,前往北江各地宣传。</P>

乱世之中,“衣食无忧”这四个字太吸引人。</P>

每日前来思南的人络绎不绝,可忙死了思南的公务员。</P>

调查,登记,安排食宿......忙得脚不沾地。</P>

想在思南生活有两个条件。</P>

第一必须家世清白,家里往上五代都能清晰说出来。</P>

第二便是需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P>

思南不养闲人,你就是扫大街都行,但是必须做事。</P>

刚入思南,若是没有银两买房子,那便去安置区,第一天发放二十斤粗粮,接下来全靠自己奋斗。</P>

思南到处都在基建。</P>

商业街,食堂,学堂,商铺,安置区,公路,公厕.......哪里都招人,只要不懒,一定饿不死。</P>

大部分人在思南都能奔上小康,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好逸恶劳的。</P>

青州的杨老五就是这种人。</P>

他年轻时靠家里老人积攒下来的财富,娶了一房娇妻,生了一个儿子,家里日子不说富裕,也算殷实。</P>

可随着儿子长大,杨老五又爱赌博,日日挥霍,家里那为数不多的财产早就败光,全靠妻子的绣活度日。</P>

流民造反抢占青州后,家里更是一落千丈,只能每日跟随邻居去挖树皮草根充饥。</P>

本以为就要这样饿死了的时候,热爱走动的邻居王屠户带回一个消息。</P>

岭南的思南县大肆召集人才,只要去,就有吃住,衣食无忧!</P>

巷尾的杨老太眯着眼:“我算什么人才?一个老不死的。”</P>

王屠户扬眉:“你不是会编草鞋吗?”</P>

巷中的寡妇抹抹眼泪,“我就不去了,寡妇一个。”</P>

王屠户催促:“你不是会绣活吗?”</P>

反正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一群人趁着流民不注意,翻过城墙的狗洞,浩浩荡荡的往思南走。</P>

不过三日,青州这群人便抵达了思南。</P>

远远见人头攒动,街道干净繁荣,一群人几乎以为看见了仙境。</P>

走进去,竟还真的包食宿,还安排工作!</P>

王屠户喜上眉梢,当天便加入了养殖厂,说到养猪杀猪,没人比他更熟悉了!</P>

杨寡妇则加入了绣纺,帮着赶制冬衣。</P>

杨老太年纪太大,本以为自己不能进入思南了,正要落泪时,公务员亲亲热热将她拉了进去,说我们思南有敬老院!</P>

杨老五呢,带着家人,高高兴兴领着二十斤粮食去了安置区。</P>

二十斤粮食很快便吃完了,他却不想工作,开始四处鬼混。</P>

今天这家蹭点,明天跟公务员求情,反正公务员好说话。</P>

杨老五见没人管自己,心里更加得意。</P>

岂料在一个早晨,被士兵拖着甩出了思南城门。</P>

杨老五不服,看见士兵出具的条子才开始求饶。</P>

进入思南的每个人都有身份证,即便是犯一个法规,做一件坏事,都会被记录在册。</P>

当然,懒惰也算。</P>

按情节严重分为一到十分,一百分便踢出去,再也不能回来。</P>

杨老五来的这半个月,已经犯了偷窃,聚众赌博,调戏良家妇女等若干坏事。</P>

士兵冷面拔出长刀,将这一批驱逐出城的人赶走。</P>

杨老五见自己回不去,便想带上妻子儿子一起,还想让他们伺候自己。</P>

谁知他妻子早就在食堂找了一份工作,还将儿子送入了学堂,哪里愿意跟他走?</P>

就这样,思南懒惰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是懒汉也得勤奋工作,不然就会被赶出去。</P>

......</P>

大肆招人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会混入敌人的探子。</P>

各方势力都派了不少探子,进入思南来探查虚实。</P>

顾危对此倒是不怎么防范。</P>

反正那些探子到最后大部分都会倒戈。</P>

思南百姓安乐,欣欣向荣,说是世外桃源也不为过。</P>

探子们过惯了这样的生活,谁还愿意回去?</P>

即便真有一些忠心耿耿回去复命的,思南的核心部分他们也接触不到。</P>

顶多能接触一下百姓,了解一下工分制是什么东西。</P>

那些人发现回去的探子那么少,还以为是被思南杀了,内心对思南更加敬畏。</P>

任谁也想不到,其实是思南的日子太安逸,探子们不想回去了。</P>

广武王营地,探子跪伏在地,回禀消息。</P>

“禀主公,思南的学堂是免费上,下至三岁小孩,上至五十岁老汉,只要愿意,便可去听课。小孩每日还可以得一个鸡蛋。</P>

思南的路是水泥路,特别平坦,马车走在上面几乎不会颠簸。</P>

思南用的是蜂窝煤,才几文钱一块,三块便可以用一整天,特别暖和。</P>

思南还有食堂,公共厕所,大澡堂.......”</P>

一群探子只回来了他一个,广武王揪着他问了个底朝天,眼睛越睁越大。</P>

探子回答得口干舌燥。</P>

“思南欣欣向荣,用的是工分制,靠工分获得粮食,衣物,房屋。”</P>

广武王沉吟,“工分?所以思南那么繁荣都是靠的这个制度?”</P>

又瞥一眼跪在地上的探子,过去半月,脸都胖了一圈,确实是繁荣。</P>

一旁的幕僚献计:“主公,要不我们也效仿这个所谓的工分制?”</P>

广武王回想刚刚探子所说的思南盛况,眼中闪过向往。</P>

“好,从今天开始,广武也用工分制。”</P>

广武王一指地上匍匐的探子,“你来制定。”</P>

探子吓得汗流浃背,小心翼翼的回答:“是。”</P>

只有他才知道,思南的工分制有多完善,广武真的能成功复刻?</P>

———</P>

广武王想的好,等广武的工分制走上正轨,他便大肆宣传招人。</P>

到时候再将思南一灭,谁还记得思南?</P>

天下人定然都会认为工分制是他广武王创造的,说不定还能名垂青史,问鼎七国。</P>

广武王越想越愉悦,禁不住哈哈大笑。</P>

广武王的执行力很强,不过当天下午,便将广武所有百姓士兵聚集在了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