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们渝州人就是一身正气(1 / 2)

随着明若清和秦昭落的离开,玉壶台一下就空旷了好多,本就是回到姜云清原本的日子,竟也会觉得不习惯。</P>

唐忆秋更是,他说玉壶台就剩他一个人守着了。</P>

姐姐晃了晃他的手,他一拍脑袋,“对哦,还有姐姐陪我呢!”</P>

其实他少算了一个,姜云清把黑猫初七都给他养了。</P>

唐忆秋正在给姐姐说故事,姜云清瞄了一眼,那居然是一本唐家家录。</P>

姐姐年纪尚小,当然听不懂上面的很多道理,但有一段她记得非常清楚,背着双手像念课文一样,缓缓道来:“唐先祖封印凶神招摇后一朝飞升,众人奉其一声泽芝仙,亦如静客莲花一般,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先辈当如此,后人生莫敢忘。”</P>

唐忆秋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姐姐记得真好。”</P>

姐姐欣然接受,她的声音不像同龄人那般清脆,反而多了几分老成和沙哑。唐忆秋说她是小时候生了场大病,烧坏了嗓子,因此不大爱说话,整个人都有些孤僻。但还好有他照看,姐姐不至于会无聊。</P>

唐忆秋说,雅道相传,要从娃娃抓起。</P>

难怪连字都认不全,就开始看唐家家录了。</P>

姐姐抓着唐忆秋的衣角问:“思煦哥哥,你说妖为人间善恶所生,除妖必先断其源。我不太懂。”</P>

唐忆秋耐心解释:“意思是妖无法根除。”</P>

人善,妖善;反之,则恶之。除妖讲究断其源头,可惜追溯而上,人之善恶本就难以分辨,更无法消除。也就是说,这妖是永远都会存在于世间了。</P>

姐姐稚嫩的眉头揉作一团,“既然这样,那哥哥家为什么还要一直守城呢?”</P>

为什么呢?</P>

唐忆秋怔愣间,姐姐的拨浪鼓从他手中脱落。</P>

唐先祖因为渝州人的一份好意,甘愿留在这里保护他们,乃至唐家后人也在守城,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吗?</P>

那句铭记于心的家规,其实有好多像唐忆秋这样的人都不能理解。</P>

职责圈住了太多唐家男儿,可是,这份职责是谁强加给他们的吗?</P>

不是的。</P>

守城不是家规。</P>

守城也不是职责。</P>

唐忆秋看向远方,眼底似乎有层水光,“是荣誉。”</P>

他喜欢渝州,因为这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根本不用先辈引导,他自然而然地就走上了这条路。</P>

“我知道二师兄为什么要离开了。”唐忆秋笑得肩膀在抖,他很激动,姐姐的话让他心中的浊气瞬间明朗。</P>

“因为我们渝州人就是一身正气啊。”</P>

唐忆秋说着就站起来,拉住姐姐的小手,“我请你吃糖葫芦要不要得?”</P>

姐姐也笑,“要得要得!”</P>

唐忆秋回了头,“前辈,那我们先走了啊!”</P>

姜云清点点头。</P>

他拿起桌上的家录,那些代代相传的道义,居然就这样浓缩在一本书里,随便一翻,就是唐家祖辈曲折的一生。三清观成就了唐沂,但不会永远困住他。</P>

属于唐沂的未来,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P>

如他所说,若日后走到高处,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会相逢。</P>

是荣誉吗?</P>

这就是他的荣誉吧。</P>

姜云清扶额失笑,“渝州人。”</P>

他也本该离开的,但是在此之前,他还要完成一个承诺。</P>

南初七这一走就是好几天,本以为他不会回来,至少明芃是这么说的,总劝师父先上路,反正又不是什么很熟的人。</P>

姜云清有事没事就在玉壶台门前等着,所以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他归来的影子。</P>

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P>

确实。</P>

恍若隔世的感觉。</P>

看着那熟悉的目光,他才确定真的是南初七回来了。</P>

他甚至觉得,南初七走到自己面前也花了好长的时间。</P>

不过南初七身上湿漉漉的,像是在水里滚了几圈,而且他的手里,当真提着一把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