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暗流涌动(1 / 2)

十五从军行 2事无成 1505 字 1个月前

这边的审问和调查一陷入僵局,李元吉便赶紧跑去刑部,了解对看门太监的调查进展。不出他所料,这里也没有再挖到什么进一步的信息,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那就是拿到那十几名凶手的画像。他大致扫了一眼,然后便立即下令进行大规模地抄印,他准备把画像发给禁卫军和戍卫军,然后再启动一次大规模的排查。

然而几天过去了,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几天他和孙神探每天都会对大皇子进行一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不过丝毫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大皇子的态度始终如一,那就是极度配合,但是只要问到刺杀的事情就是一问三不知,审了这么多次还是一无所得。

这些天里,福公公过来问了好几次,然而李元吉每次都以调查的理由搪塞了过去。福公公也无可奈何,只得提醒李元吉陛下很着急,一定要加快调查速度。其实在上一次的调查过程中,陛下就很着急,只不过因为不想给李元吉添加太大的压力,所以并没有过问太多。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真的牵扯到了皇子,这轻则严重损害皇室的威严,严重影响陛下的情绪,重则严重影响王朝的继承人选,任谁也没那个等待定力。

不止陛下,这段时间朝堂中的那几股暗流也疯狂得涌动了起来。其中自然数二皇子、六皇子两派最为积极,串联的串联,造势的造势,反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贬低大哥,拉抬自己。而且这还不算完,还要在背地里给刑部、大理寺施压,要让他们尽快结案,好尽早板上钉钉。

得到了未来储君的指示,刑部尚书李希瑞、大理寺卿韩让自然不敢马虎,立即向李元吉提出了将大皇子及一众家眷押送至大理寺和刑部大狱,并加大审问力度的建议。

然而,李元吉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那里他上次就已经见识过,也知道加大审问力度的意思,他不想这么做,因为感觉自己可以通过更文明一点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也是因为在心底深处,还是对大皇子生出了一些同情和信任。

因为通过这些天的审问,他又对大皇子的为人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是觉得这样一个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人做不出残害无辜、谋朝篡位这种恶劣之事,所以在心底深处便不太愿意给大皇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只是他不知道现在整个朝廷,持有这种想法的也只剩下他一个人而已。

这一点就连孙神探也不例外,孙神探办过的案子多,见识过的人也举不胜数,所以并没有被大皇子流露出来的茫然无助和无辜的表情产生什么影响。他觉得现在也只是没有找到直接证明大皇子的证据,无法捅破最后这一层窗户纸而已,但是事情的经过却已经足够清晰,就算就此结案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就是主犯死鸭子嘴硬死不招认吗,有什么,他办了这么多案子,这种情况见得多了,不照样都顺顺利利结了案,而且到最后也没发现出现什么冤假错案。

他也劝过李元吉,不过并没有用,李元吉还是心有疑虑,所以想再从其他方向调查一下,对此,他倒也没有抱怨,依然鞍前马后、尽职尽责地排查线索。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这样想,也更不会如他这般一如既往地支持李元吉,有一些自认为聪明的在各方势力的拉拢下就慢慢生出了不同的想法,这其中就包括刑部尚书李希瑞和大理寺卿韩让。这两人在建议李元吉无果后便一咬牙偷偷摸摸地觐见了陛下。当然,他们自然知道这案子重要,也知道李元吉深受信任,所以还不敢胡说八道,只用了一种极其委婉的方式从侧面向陛下表达了案子和李元吉的看法。

听了这些话,陛下只是阴着脸不说话,之后便让他们退下了,自始至终也没有发表过什么看法,不过在思量了半天后还是派人召见了李元吉。

得到小太监传话,李元吉赶紧将手里活交给孙神探,然后立即向皇宫赶去,哪知一走进大门便碰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碧瑶公主。

见公主站在路边的树荫下俏生生地看着自己,李元吉知道这是在等自己,不过又发现她并不是一个人,身边还站着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贵妇,他感觉有些奇怪,因为这位贵妇他并不认识,不过也来不及多想,还是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公主身前,他刚准备抱拳,公主已经抢先开口了:“这是我的母后。”

李元吉大吃一惊,立即抱拳行礼:“臣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立即走上前去,伸手在他的手臂下托了一下:“免礼。”

这可不是正常君臣该有的举动,李元吉感觉一阵受宠若惊,而且很明显,皇后娘娘这是专门来找自己的,不过他却想不明白原因,所以便傻愣愣的站着,不说话。

皇后娘娘倒是想说话,不过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所以欲言又止。

公主见状便率先开口:“咱们去那边吧。”说着便挽着皇后娘娘的手臂沿着旁边的小路朝树荫深处走去。

李元吉见状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跟上去,不过,在路上也想明白皇后娘娘此行所为何事了。

来到一处小亭子,公主立即转身看着李元吉,开口问道:“这次来是专门给父皇汇报大皇兄之事的吗?”说话的表情和语气依然与之前一样随意,很明显,尽管经过了那样的尴尬之事,她对李元吉的感觉、态度依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李元吉立即回答:“臣是应陛下所召而来的,不过想来为的便是为此事。”

听了这话,皇后娘娘立即插嘴:“是找到真正的凶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