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端午佳节下(2 / 2)

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

或是汉代司马迁的人写的: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不不,都不是!郭明月笔下的“重量”,是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是压力产生动力,是背负着大志向,心有不甘,心怀梦想,所以努力朝前方奋斗。

郭明月写的是她的背负的重量。

她审视着一路走来的自己——

“我想要读大学!”这是她外出打工之后在她的内心一直涌动着的热血情怀。

“我想要出人头地!”这是她以前的朋友读着大学,对她不屑一顾之后她发出的誓言和悲愤的心情。

“我想要与我仰慕的同学和朋友站在同一高度,我想要找到与我一同志向的朋友。”她事业走向平稳之后,交到了一些朋友,但内心还是不平静,她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想要了解世界,我想要知道世界有多大,多么奇妙!”这是她穿越时空来到了东晋,她内心发出的声音。

郭明月的每一声“我想”中,都蕴含着一声声“我不想”!

“我不想泯然于众人!”所以她努力自学,想要攀上大学的门槛。

“我不想碌碌无为!”所以她奋发向上,想要提升自己。

“我不想一人独行!”所以她勇于开口,与友同行。

“我不想困于一隅!”所以她开始放开眼界!

所以郭明月这篇“重量”,讲的不是沉重的压力,而是有弹性的压力。什么样的压力让她背负着重担怀抱希望向前奔跑?让她懂得懂得将投视于他身上的善意目光转变成充足的动力?

所以郭明月的这篇《重量》,因为她本人负担的“重量”,而让文章变得有“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