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现在已经晚了,蒋瑶只能遗憾地把荡漾浮动的心思埋入到心底的深处去,省得由此平添许多烦恼而坏了关系。</P>
蓝鸟车来到北海工业大学正门时,门口的保安连阻拦的意思都没有,直接目送着汽车缓缓驶入了校园。</P>
化工系主任施大鸣今年已经年过五旬,是一个体格高大性格开朗的女老师。上大学时她曾经给化工班教授过专业英语课程,耿志扬还是她的课代表,因此彼此还算熟悉。</P>
见了面打过招呼后,施大鸣不吝夸赞道:“耿志扬,你行啊!刚毕业了两年就准备成立自己的公司,小伙子干得不错!”</P>
蒋瑶在旁插嘴道:“施老师,耿志扬现在有自己的公司,是搞化工新技术开发的。这两年给省化集团上了不少项目呢!”</P>
“哦?是吗?”施大鸣高兴道:“耿志扬,你给省化集团上的什么项目啊?”</P>
当着自己老师的面,耿志扬哪敢胡吹瞎说,很是谦逊道:“就是用在浓硝酸装置上的两个技改项目。一个是把硝酸浓缩塔改成规整填料,另一个是加了一个稀酸水回收系统。这两个项目都是节能降耗的技术改进,省化集团用了以后每年能节省支出好几百万呢。”</P>
施大鸣听到他所用的工艺都是贴合实际马上见效的工程技术,颇为感慨道:“耿志扬,你搞得这两个技术才体现了我们工科学生利用成熟工艺进行改进的优势所在啊!”</P>
她尤为感触道:“我们国内高校现在有个不好的趋势,那就是工科理科化。衡量一个工科老师水平高低的标准不是他发明或改进了什么关键技术,而是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这么一来就逼着很多老师把精力放在了做实验上,因为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论文来。”</P>
耿志扬很明白施老师所讲乃是国内高校的大势所趋,至少今后三十年内这股走歪了的风气不会有所改变,甚至导致了工科毕业生进了工厂、设计院、施工单位后不能马上承担工作,而是需要单位指派老师再培训两到三年方能勉强胜任所属岗位的职责。</P>
即便是那些着名高校的工科毕业生毕了业后也是如此拉胯的表现。有时候不客气的说,他们比那些二三线高校培养的普通学生还要差上一些,因为档次越高的学校对老师发表论文的能力要求更高,对其生产实践经验上的要求就更低了。</P>
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实践知识十分生疏。有的学生居然不懂法兰是何物,有的则对对焊平焊承插焊等常见的焊接方式傻傻的分不清楚,还有的对截止阀止回阀闸阀等阀门的选择更是一窍不通。</P>
而他们对常见的基础化工工艺,比如合成氨、尿素、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等工艺技术也是所知寥寥,最多知道点皮毛而已。</P>
究其原因并不能怪学生,而是因为教授他们的老师也是在象牙塔里从本科读到研究生,甚至一路读到了博士。所以一直在读书路上的他们有着丰富的书本理论知识,但却极度缺乏生产实践带来的经验。</P>
因此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到了实际生产中会是个什么样子。有些跟企业相结合攻克课题的老师还能从中略懂上一二,至于那些整日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老师则对此可谓是一无所知。</P>
更糟糕的是,几乎所有的工科大学都把专业实践和设计课程设在了大四年度,恰好跟学生们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学生们只能舍鱼而取熊掌者也。</P>
在时代洪流的大趋势下,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只能选择顺势而为,否则只能白白付出而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因此出现此种现象并不能责怪和苛求老师们。</P>
耿志扬深有同感道:“是啊!真正的工科必须跟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否则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搞不出来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创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