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春节在二月初,因此一月中下旬时,街头巷尾便有了过年的氛围。不过一堆事需要处理的耿志扬无暇顾及春节将至,腊八节当天一大早,独自一人开着车赶到了广即大化。</P>
广即大化副总经理陈建华、新任副总工程师郭文凯和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顾红梅一起出面,热情接待了他。</P>
简单寒暄了几句后,陈建华道:“耿总,去年我们新建了一套年产四万吨的d产品实验性生产装置。元旦期间成功进行了投产试车,并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所以,我们打算在此基础上筹集资金,计划在明年建设一套年产十六万吨的d产品装置。”</P>
年产四万吨的d产品实验性生产装置产能较小,需要的硝酸量通过外购就能满足,因此没必要新建一座硝酸生产装置。</P>
陈建华继续说道:“我们这个产品要求用百分之六十二以上浓度的硝酸做原料。每生产一吨产品需要消耗一点零五吨硝酸。所以年产十六万吨的生产装置需要消耗接近十七万吨硝酸。”</P>
“我想请教一下耿总。”郭文凯忽然盯住耿志扬道:“你们能不能设计一套年产二十万吨的双加压法硝酸装置?”</P>
“年产二十万吨?”耿志扬摇了摇头道:“郭总,双加压法硝酸有它固定的生产规模。目前常见的是日产三百五十吨、五百吨和一千吨三种规模。对应的年产量是十万吨、十五万吨和三十万吨。所以不可能为了你们一家,单独开发一种年产二十万吨的硝酸装置。”</P>
“日产一千吨?”郭文凯吃惊道:“你们能把硝酸产量做到日产一千吨?”</P>
“是啊!”耿志扬笑道:“咱们国内现在单套装置生产能力最大的在河东化工厂。生产能力达到了日产九百吨硝酸。”</P>
陈建华笑呵呵道:“郭总就是我们从河东化工集团请来的技术专家。以后的硝酸项目就由他来负责。”</P>
耿志扬恍然大悟,原来郭文凯是广即大化专门从外面请来的硝酸专家,就是为了给下一步硝酸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做准备。</P>
河东化工集团前身是河东省化工厂,属于国有特大型化工企业。在八十年代,国家曾经花费巨额外汇引进过两套日产九百吨双加压法硝酸装置,全部放在了河东省化工厂。</P>
去年该集团公司又筹集资金新上了一套国外最新版本的日产九百吨双加压法硝酸装置,而且采用的依旧是先进的国外机组。</P>
因此,不管从规模上还是从技术水平上来说,该厂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硝酸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企业。</P>
耿志扬前世所在的某部级设计院跟河东省化工厂关系密切。而且不管是河东省化工厂时期,还是后来改制为河东化工集团,该企业几乎所有的化工装置均由该设计院完成。所以耿志扬跟该公司的一些高层领导熟络得很。</P>
不过,耿志扬跟郭文凯确实没怎么打过交道,最多有几次照面而已,连脸熟都算不上。</P>
“陈总说得没错,我以前是河东化工集团硝酸分公司车间主任。”郭文凯又问道:“耿总,像我们这种规模的需求,你认为怎么解决比较好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