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地量行情如何经营(2 / 2)

三是股价经过中线的连续下跌之后,近期没有继续下跌,但成交量很小。股价在近期内没有继续下跌,说明已经没有直接做空的筹码,但买盘还没有大量出现,一旦卖盘衰竭、买盘转强后,就是中长线最低点。第三种形态往往叫“地量见底”。此外,波段放量建仓之后的缩量洗盘,一旦量能缩小到极致,往往也是洗盘的极限低点。

地量抄底,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形:

1、放量做空之后的地量见底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出现很大的成交量,说明空方卖出的意愿极其强烈,多方节节败退。

在走势上,K线形态处于连续下降的趋势中,波段跌幅巨大,由于空方卖出的筹码很多,成交量也很大。

随着空方不断卖出,手里筹码在不断减少。一旦筹码基本卖完后,打压股价的力量也就基本消失。由于已经没有做空筹码,极少的买盘就能够抵抗住股价的继续下跌。

在走势形态上,成交量已经处于波段下跌以来的最低水平,且股价已经开始低位横盘整理,或开始低位小幅反弹。

这时候说明买卖双方的力量已经趋于平衡,一旦抄底资金或中线买方资金进场,成交量会在地量水平上开始放大,上涨趋势就开始形成了。而抵抗下跌的地量成交区域就形成了中长线底部。

2、中线低位平台确认之后的地量见底在股价向下调整的过程中,一旦某一价格水平连续多次形成了支撑,没有继续向下突破,说明该价格位置有较强的支撑力量。说明低位卖出筹码的意愿已经很低。

特别是在股价中长线没有出现较大的跌幅,但成交量在连续缩小。这种情况说明并没有太多的中线做空筹码,连续的低位横盘、缩量调整已经使筹码分布比较集中。

另一方面,由于近期股价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的情形,短线筹码进入很少,并没有形成太多的短线获利和中线套牢盘。且下方重要的支撑位又封闭了下跌空间,所以,一旦股价萎缩到了极致,往往就是中线最低点的确认了。

后市随着买方资金的进场,成交量会逐步放大、股价会逐步走强。而低位横盘整理的区域就形成重要的中长线大底。

3、短线洗盘之后的地量见底上面两种情形都是中线地量见底的情形。而短线的地量往往则难以判断,特别是下跌中的地量,往往更难以判断是否见底。

但有一种情形却是比较确定的,那就是连续波段建仓之后的连续洗盘。在确认波段洗盘之前,首先要确认两点:一是要注意建仓波段的位置与加权成本和最低成本;二是要注意建仓波段要明显放量,而洗盘波段则相对缩量。

对于一些中小盘股而言,主力在建仓之后比较喜欢洗盘。但一般不会洗过建仓的平均成本,而开始建仓的最低K线位置,也就是最低成本区域,往往是洗盘的极限低点。

股票地量在2016年和2018年的历史出现次数最多。

在2016年,市场上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元的地量股数量要远多于同为市场低谷的2016年年初,即当时的大盘阶段性底部区域。

到了2018年,地量的情况依然显着,尤其是在大盘行情清淡时、股价即将见底时、庄家震仓洗盘的末期、拉升前整理的时候以及强势股放量上涨后调整的情况下,地量出现的频率较高。

这些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8年都是股票市场中地量现象较为突出的年份,尤其是在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地量股的数量显着增多。

A股老话讲地量之后有地价,这成为很多投资者期待市场走出反弹的核心理由。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其实可以对比A股历史上最典型的几次地量的时间点交易数据。

2007年5月30日,A股经历了“530”暴跌行情,当日上证指数成交额达到了2713亿元,创下当时的历史新高。

此后上证指数继续上涨了5个月,但成交量却再也没有回到峰值水平。随后,经过一年的持续暴跌,上证指数直到2008年10月28日才见底,当日上证指数总成交额为398亿元,近5日成交量均值为252.77亿元,不足2007年5月峰值水平的十分之一。

在2008年10月28日并非是08年熊市的地量,真正的地量出现在1个月前的9月9日224亿。换句话说,地量之后的一个月,市场出现地价。

2009年8月4日,A股经历了9个月的短暂牛市后,上证指数在3478点见顶,就在几个交易日前的2009年7月29日,上证指数成交额达到2969.26亿元,也是此轮小牛市的峰值。

随后A股经过近一年的震荡下跌,在2010年7月2日见到阶段低点2319.74点,成交量萎缩至430亿元,这一成交量仅为前期峰值2969.26亿元的七分之一左右。

随后A股自2319.74点持续反弹了四个月,于2010年11月11日见顶3186.72点,此时上证成交量最高冲至3065.09亿元。应该说2010年的地量几乎是伴随地价同时产生的。

2010年11月11日,上证指数阶段见顶后一路震荡走低,直到2012年12月4日才见到1949.46点的“解放底”,其成交量一度萎缩至331.8亿元,不到顶峰时期的九分之一。

不过此“解放底并非真正的大底。股指反弹仅持续了2个月,就再度下挫,直到2013年6月才见到“钱荒”利空引发的“黄金坑”。期间上证指数从见地量到见底部,用时7个月。

类似的情况事实上在2018年的调整中也再次出现,地量出现在9月17日的869亿,但随后市场继续回撤接近10%,至2440点低价出现终于形成企稳。

历年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地量之后市场确实出现地价,历史的低点往往是与成交量低点共生的关系。

但显然从历次重要的历史拐点来看,这种共生却并不一定同步。历史上两次最有效的量价低点的同步,分别出现在2010年7月和2012年12月的两次触底过程中。

为什么这两次地量之后很快形成了真正的低价呢?

其实很简单,本质上还是要看后续的成交量变化。市场的成交量和人气有太多因素影响。

关注地量在于全市场人气和成交量的变化,地量的出现代表着人气进入冰点。但地量出现后市场往往面临着两种选择,人气的停止不动或者人气的快速恢复。

如果市场交投意愿始终保持低迷态势,那么自然地量之后股价或者指数还要有漫长的寻底过程。2013年钱荒后以及2018年全市场信心涣散之后的漫长寻底就是如此。但如果人气快速复苏,则成交量一旦出现爆炸式的放大,则地量之后地价也会马上现身。

回归到今天的行情也是如此。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接下来的行情能否形成反弹,或者说能形成什么级别的反弹,就完全要看成交量的配合。横向对比了整个A股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地量时刻,可以看出,地量之后只有看到快速的放量才是投资者勇敢放大仓位的信号。

在地量煎熬期间,是投资者精选个股的黄金时机,一些率先底部放量,形态提前完成修复的品种,将成为市场触底回升后的急先锋和主力军,值得投资者牢牢锁定。

市场经验可以积累,交易知识可以学习,但一个交易者的修养和境界,则需要有一个长期追求和领悟的过程。

行情每时每刻都在涨跌,但是属于投资者自己的交易机会并不多,这是交易者应该学会的第一课,更不要想可以每次都能从低点抓到高点,这样的市场永远都不会存在,因为作为你的对手,也就是“别人”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人生总是伴随着起起落落,交易也是一样,不贪,不嗔,不痴。平常心即道,道法自然,一切都在规律之中,复杂的不是行情,而是人心。

交易之道,大道至简,小术无常,唯有用心感悟,身体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服从趋势,坚守原则,倚仗概率优势,做好资金和仓位管理,做好风险管理。

做投资就是要计划好交易,交易好计划。每个投资者,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交易体系,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在交易者心中都要有一个大概的计划,但在交易时可能会有变故,但大方针不变,根据计划止盈止损,特殊情况下也要止盈止损,风险管理和安全第一,赚钱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