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刘煜去接替卢植,统领北军如何?”灵帝问道。</P>
“都亭侯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张让听后说道。</P>
灵帝一听,张让这是话里有话啊!</P>
“莫非让父有更合适的人选?”灵帝询问道。</P>
“老奴的确有一良将欲举荐给陛下。”张让恭敬的说道。</P>
“哦?何人叫让父如此推崇?速速道来。”灵帝饶有兴趣的问道。</P>
“此人唤作董卓,西凉人士,自幼习武,弓马娴熟,精通战法。”张让开口道。</P>
“这董卓可能击败贼首张角,平定叛乱?”灵帝复问道。</P>
“陛下说笑了,这事老奴怎敢打包票?”张让苦笑着说道。</P>
“也是。”灵帝听后点了点头。</P>
“既然有让父的举荐,那便叫他去试试吧,倘若战事不利,再叫刘煜去接手也不迟。”灵帝想了想说道。</P>
“陛下圣明!”张让听后急忙说道。</P>
“代朕拟旨,加封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北军五校,总领冀州战事。”灵帝说道。</P>
“诺!”张让应道。</P>
次日,董卓带着圣旨和印绶走马上任,与董卓一道出发的还有前去冀州押解卢植回京问罪的兵士。</P>
董卓离开洛阳后,张让看着成箱的金条,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笑容。</P>
“子阳啊子阳,你也别怪杂家。”张让喃喃道。</P>
“此事并非是杂家有意为之,实在是董卓这家伙给的太多了!”说罢,张让拿出了一根金条来放在手里把玩。</P>
此番董卓亦是下了血本,在女婿李儒的建议下,他把这段时间攒下的所有家底都献给了张让。</P>
重金开道之下,董卓这才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东中郎将,总管冀州战事。</P>
……</P>
中平元年,七月。</P>
幽州,辽东,太守府。</P>
今个是个特殊的日子,蔡琰临盆在即,整个太守府都陷入了忙碌当中。</P>
数名经验丰富的产婆全神贯注、严阵以待,力争万无一失。</P>
张仲景待命于隔壁的屋子,以应对突发情况。</P>
于谦、程昱、沮授、太史慈、乐进等留守的文武全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务,来到太守府外等候。</P>
由于是蔡琰这个正妻临盆,因此留守的文武都不敢大意,毕竟这年头的医疗水平摆在那。</P>
就算有张仲景这个神医在,也没人敢保证万无一失。</P>
可他们能做的并不多,唯有暗自祈祷母子平安。</P>
倘若蔡琰产下一子,那这孩子便是刘煜的嫡长子,同样也是于谦等人的少主。</P>
说句不好听的,将来刘煜在外征战有个三长两短的,这孩子便是于谦他们的新主公,这便是主公和普通上司的区别。</P>
据府内传出的消息,一刻钟前蔡琰便已被送进了产房,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P>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琰愈发疼痛,疼的她不自觉的大喊大叫起来。</P>
“夫人您忍着点,莫要因喊叫泄了力气。”产婆张氏出言道。</P>
这张氏乃是辽东地界最有名的产婆,经她之手接生的孩子没有五百也有三百,今个产房内的大小事务以她为主导。</P>
换作旁人在生产前喊叫,张氏早就大声训斥了,但面对蔡琰,张氏可没那个胆子。</P>
看着蔡琰那揪心的模样,张氏心中亦是七上八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