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整军三论(1 / 2)

当日的花宴落幕,开元帝席间的一句“天下三绝”却是传开了。

公孙姑娘的剑舞,李龟年的歌喉,王家公子的琴音。

正值天下清明,在《十事要说》的引领下,四海内外吏治与赋税逐渐归于合理。

唯独大唐的北面边境,契丹与回纥近来有了动作,双方私下往来,边关的局势日渐紧迫。

开元帝自己就曾负责过边疆战事,知道这群戍卒的不易,他心中不忍英雄无名,索性再下圣旨。

以一州参军之职许之,在朝廷内外征集诗文,歌颂大唐的边军。

圣旨降下不久。

许多还未踏上科举的,以及由于家世,无缘科举的年轻士人北上边关。

更有甚者,直接投身军伍。

他们打算设身处地,从而作出一首旷古绝今的着作,给自己在天子面前博一个前程。

边境将士对此也是喜闻乐见。

他们默默守着大唐的安宁,却代表他们真的只希望当个无名英雄。

边境将士当然也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可以被大唐百姓看在眼里。

若有一首诗词歌赋,能够将他们的今天记下,流至后世,也算是无愧这一生的坚守了。

……

长安城。

有专门的宫廷使者,集结想要远赴边关的诗人,亲自领着他们上前走一遭。

路途的花费皆由宫中支取,这也是最大限度避免对边军的影响。

两个年轻男子策马相邻,彼此间也算熟识。

其中一人名叫王少伯,是京兆人,但出生于并州晋阳。

另一人叫王季陵,也是并州人,出身太原王氏。

虽然严格来说,二人并不算是纯正的老乡。

但以大唐如今的风气而言,只要见面投缘,莫说是否同个州郡,大家同是大唐之人,就可以引为一句“知己。”

王季陵比王少伯大了十岁。

他看着面前这小兄弟,轻笑道:“少伯当真是英雄出少年,这般年纪就存有大志,来日前途不可限量!”

王少伯面对这夸赞,倒也不推脱,大大方方接受了。

他有自信,哪怕不搭上这次的封官,自己同样有把握进士及第。

至于此番前往,求官倒是其次,王少伯更想亲自看看,一直守护着大唐的,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王季陵很喜欢这小兄弟的爽快,他也不喜欢说话弯弯绕绕的。

明明大家心中都想进士及第,大胆承认就好,拖拖拉拉只会显得虚伪。

不一会儿。

此行北上的诗人终于到齐,宫廷使者策马上前,开始讲起了本次的注意事项。

内容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譬如不许影响军纪,不许动摇军心,不许私自行走……

能够被选上随行的,基本也没有几个是傻子。

天子愿意提供他们车马的盘缠,已经是仁义之至,倘若自己犯了忌讳,死了也是活该。

……

长安城头。

这个历代大唐天子都会站立的地方,今天又换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