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P>
孙承恩的决定</P>
孙承恩对这一件事情,也稍稍犯难,将周梦臣的卷子单独放了出来。等待了数日。所有卷子都排好之后,取三甲最后十几张卷子,拿来看看。与周梦臣的卷子放在一起。</P>
一时间,孙承恩犹豫了。</P>
这也是八股文另外一个弊端。评判标准太模糊了。都是看考官的看法。</P>
孙承恩如果不知道某张卷子是周梦臣写的。还能保持一个公正的心来看。而今已经知道,在各种判断之上,难免夹杂了其他因素。</P>
而且会试的题目比乡试简单多了。这就会出现一个情况,不要说三甲最后十几名了,就是将三甲最后一百名的卷子放在一起,将最后一名提前一百名,也是有办法自圆其说的。</P>
倒不是批卷的考官偏心了。实在是双方差别并不大。而考试又很难有客观的评判标准。</P>
一上一下,差百余名很正常。</P>
同样的问题,周梦臣的卷子也是这样。可中可不中,放落榜绝对没有问题。但是选中似乎也说得过去。</P>
孙承恩思量片刻,暗道:“罢罢罢。给陛下一个面子吧。”</P>
给周梦臣取了一个三甲二百零八名。</P>
明代进士并没有定数,多则四百多人,少则二百多人,但是在宪宗之后,以三百人为常。当然了,以三百人为常,并不是说,就一定要取三百人整。但是划定了这个数字,就不能太过分了。</P>
所以明代进士大多在三百多人上下,不超过三百五十人。</P>
但是孙承恩这一次,似乎要严格的按照三百人来取。</P>
一甲取三名,二甲取九十名名,三甲取二百零八名。周梦臣就是三甲二百零八名,也就是总排名的三百零一人。也不知道是孙承恩觉得三百零一,这个数字比较吉利,还是周梦臣是他额外附加的。</P>
当然了,而今三甲排名还没有出来,这是殿试才有的。但是实际上,殿试并不会减人,三甲进士在会试的排名之中,就有所体现。虽然最终显示地位的是殿试的名次,会试名次与殿试名次相差不小。毕竟很多时候考场莫论文。特别是在名次上,</P>
但是总体来说,人数就这些了。不会再有改变了。</P>
孙承恩订下周梦臣的名次,少了一件烦心事,但还并没有到放榜的时候。毕竟周梦臣的难题仅仅是各种难题其中一个而已。孙承恩之后,还要细细的翻看名次,看看有没有猫腻,然后翻找落卷,看看有没有被掩埋的人才。</P>
等放榜还需要一些时日。</P>
周梦臣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内定。他此刻也烦心的很。</P>
他上一次进宫之后,被嘉靖皇帝留了下来独对,似乎是臣子的殊荣的。但是嘉靖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示已经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周梦臣,而今你考试也考了。是不是该将心思放在为朕办差上面了。</P>
周梦臣回去之后,冯保,藤祥,立即找上门来了。</P>
周梦臣才发现,自己要办的事情真多啊。</P>
第一,就是钟表的制造与销售问题。</P>
其实钟表制造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周梦臣本身对纯手工制造并不满意,想搞出一些机械加工。这是周梦臣自己觉得有问题。销售问题,就是周梦臣觉得没有问题,黄锦乃至于宫中的太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P>
在周梦臣看来,有皇室做保,再加上大明的达官贵人们对钟表这样的新鲜事物并不能抵抗。历史上几十年后,西洋钟也是风靡大明的。怎么可能卖不出去?</P>
但是周梦臣细细了解了大明皇店就是明白了这是为什么?</P>
大明皇店与其说是御用商人,不如说是一个收税的机构。</P>
大明皇店有两种,一种是由官店转化过来的。所谓的官店,最主要是榻房,榻房就是库房。早在太祖在南京,就在成为建立榻房数千间,供商贾使用。但是要交钱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