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P>
北京变故</P>
杨博并没有直接说条件,而是话音一转,就说道:“北京这十几日风云突变,煞是精彩。”</P>
周梦臣一愣,他不得不承认,他在很多事情上,还是比不上很多文官大佬,比如消息传递这一件事情。同样一件事情,从北京到各地的消息,杨博就能比周梦臣早知道几日。</P>
周梦臣只能通过驿站来联系各地,但是杨博背后有整个晋商的消息渠道,虽然他无法与大明官方渠道相比,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却能比官方渠道更快。</P>
有时候快上一日,就是天地之别。</P>
而很多文官大佬,都是有这样的渠道的,虽然渠道根植在什么地方,却各有不同。</P>
而周梦臣却没有。</P>
周梦臣说道:“还请杨兄指点一二。”</P>
杨博说道:“事情很多,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先说与我有关的吧,我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不能一直在外,兵部事务,还是要有人主持的。宣大总督杨顺已经入京,代掌部务。”</P>
周梦臣听了之后,冷笑说道:“纵然不用杨兄,也应该用许总督,何故用此人?”</P>
周梦臣对这个杨顺感观很不好,非常不好。倒不是说杨顺是严党的人。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对于一些有根底的官员,他们才能选择做什么党,跟随那一位大佬,但是对于底层的官员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他们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们要跟随谁?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否则就违背官场道义,里外不是人,这样做的下场,请参考李商隐就行了。李商隐一辈子,何其凄惨,不就是因为在官场脚踏两只船。</P>
对于男人来说,这可是大忌。官场的柴刀比你想象得要凶狠。</P>
所以严党之中,不是没有能办事的大臣。但是比例比较少而已,但是杨顺是完全不在此列的。</P>
在周梦臣看来,杨顺能不能办其他的事情不知道,但是根本不适合作为边臣。</P>
周梦臣在大同数年,但是他的上司,与邻居,也就是宣府巡抚与宣大总督这两个官职,其实一直在换,更不要说,周梦臣根本不鸟宣大总督,有事直接与兵部联系,与内阁联系,宣大总督,已经变成了宣府总督。权力大大缩减。</P>
处于制衡的原则,在宣府任职的一直是严嵩的人。毕竟周梦臣从名义上是徐阶的人,宣府与大同,是北京的两扇大门,总不能交给一个人手中。</P>
周梦臣回忆起杨顺在宣府做的事情,可以归纳为三件事情,第一抢功,周梦臣毕竟是宣大总督麾下,虽然杨顺根本不可能干预大同任何事情,但是一旦周梦臣做出事情来,他都想抢功,即便抢不到功劳,也要捞些油水,简直是烦死了。而且杨顺的抢功,不仅仅在于在周梦臣这个抢功,还在于杨顺对下面人抢功,但凡有一点点小功劳,都是必须是杨顺的功劳,下面拼死拼活弄出的一点点功劳,都是他的。</P>
第二,是捞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