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之中互相辩驳,不过是学术上的分歧。有些人学术上是对头,但并不妨碍他们平日里是朋友了。比如湛若水与王阳明。他们两个互相切磋,一直是有一些观点不能相容。但是并不妨碍两个人是好朋友一辈子。</P>
而今王畿今日这个举动,有一点点上升到私仇之上了。</P>
周梦臣早有准备,甚至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样他不用找什么人挑事了。</P>
只是,他细细一听,顿时觉得棘手。</P>
王畿这个人怎么评价都行,但是决计不能说他没有学问。他反驳周梦臣的气在理先,也就是王廷相的气本论。真是洋洋洒洒,挥洒自如,无数观点喷薄而出,在周梦臣看来,是有很多强词夺理的地方,但在儒家语境之下,一时间周梦臣找不到可以反驳的点。</P>
并不是周梦臣觉得自己没有道理,而是他披着儒家这一层皮,限制了周梦臣的发挥。几乎所有一切论据都要从儒家学说中找。周梦臣除非掀翻这个体系,否则在儒家这个体系中,周梦臣根本驳不到王畿。</P>
是的,周梦臣这些年学问见长,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但是问题是,王畿是何等人。他是半个屁股坐在王阳明传承上的人,是王门座主,二代掌门,虽然他这个二代掌门,不被很多同门支持,但不妨碍他的地位。</P>
作为一个本来天资聪慧,又得名师教授,沉浸在儒学之中六十年的老者,周梦臣那一点点的儒学修养,对外能称上大儒,但是对王畿还是不够看的,特别是在基本儒学问题上的。</P>
在儒学这个框架之中,王畿的辩才,可谓虎步江东,天下无双。</P>
周梦臣心中暗道:“不管了,事实会证明一切的。”周梦臣强制给自己打气,觉得自己的学问乃是最符合物理事实的。王畿可以辩倒他,但不能否决事实。</P>
周梦臣这样想,还是太天真。他不知道,什么叫作对错与否,并不是对错本身,而是在于制定规则的人是怎么想的。</P>
王畿会将自己下降到周梦臣的维度,与周梦臣辩论,周梦臣的理论与实验,符合不符合物理现实,这就太天真了。</P>
王畿将气本论批了一个够,这对王畿来说,简直是不用动脑子的。毕竟气理之争,从宋代就有,王阳明在的时候,也与王廷相,罗顺钦做过谈论,如此经典的题目,王畿岂能没有钻研过,这并不是他针对周梦臣。而是儒学大部分题目,王畿其实都研究过的。</P>
不过,下面的事情王畿也要稍稍费些脑子。</P>
因为周梦臣那些数学物理的东西,王畿听不懂。所以,他稍稍耍了一个花枪。说道:“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P>
这一段是出自屈原的天问。</P>
王畿说道:“少读天问,知天地之悠然,诚不是我等可以妄测的,自古以来,有不少人,以数解道,或曰梅花,或谓奇门,还有什么四柱,易算,层出不穷。君子敬鬼神而远之。此等虚妄之言,不能登大雅之堂。谁能相信,日月大小是能测算出来?却不知道太阳几斤,太阴几斤?此真妄人之言。”</P>
王畿如此一说,下面顿时哄堂大笑。</P>
周梦臣紧紧握住了手,脸上颜色不变,心中暗道:“失策。”</P>
王畿言语之间,轻描淡写的将周梦臣所以数学计算,纳入算命卜卦一流。将对自然物理倒向不可知论的方向。其实周梦臣有办法辩驳,真正让他感到伤心的是下面的学子。</P>
王畿明明是胡言乱语,为什么下面都欢迎?</P>
周梦臣心思一转就知道了。</P>
因为他们也听不懂,可以说,他们并不知道周梦臣讲得是什么?即便昨日有几个物理实验很好看,但也是就看一个热闹。并没有很深的感悟。王畿本身就代表权威,他这样一说,似乎也代替他们否定了他自己自我怀疑。不是他们不懂数学,而是这数学本身就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