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P>
时间安排</P>
周梦臣将何心隐当做徐阶的人,却是不对的。</P>
何心隐从来不是谁的人。</P>
他只是觉得,严党是天下之大害,为了除掉这个祸害,何心隐甘心为徐阶所用,这才北上北京,几乎上自带干粮的为徐阶做事。</P>
徐阶可没有给何心隐任何好处。</P>
虽然都是心学一脉,但是心学一脉内部不是没有矛盾的。</P>
如果何心隐真是徐阶的心腹,当张居正当政的时候,徐阶可还没有死的。徐阶为何心隐求情的话,张居正不可能不给面子的。</P>
而且即便徐阶不求情,而且张居正与何心隐都在徐阶门下,彼此之间也是有接触的。如果双方真是亲密无间,张居正将来也不会做得如此之绝。</P>
如此可见双方的关系。</P>
徐阶与何心隐之间只是合作关系而已。</P>
历史严嵩倒台之后,就是何心隐与徐阶关系决裂的时候。</P>
但是周梦臣不知道这些。</P>
他一直是将何心隐作为徐阶在江南的代表。却不知道何心隐听了周梦臣的讲学,此刻内心之中已经有一丝丝信服。</P>
周梦臣的理论,还很粗糙,毕竟周梦臣有些想法不准备这个时间说出来的,但是形式所迫,有几分不得已为之,但是整个的框架是没有问题的。将扩宽了儒学的范畴。</P>
其实有人总结过理学,时代影响学术,学术也影响时代的。宋代总体上是对外没有任何战功的国家。士大夫在这样的事情,开拓是不可能的,自然在文化上转向内敛。理学总体上,不仅仅不支持在事功,甚至还鄙视事功,鄙视汉唐,认为汉唐不如三代之治,而理学就是三代失传的治国秘法。</P>
有后人总结,宋儒的学问,直如妇人。</P>
明代大多数大儒对理学都不满意,而最不满意的大概是泰州学派,如果不是激烈的冲突,明代大体上比较宽松的环境,何至于让两个人大儒以死明志。</P>
泰州学派一些人,是最具有秦汉之风。以何心隐所作所为在大明是异类,但是放在汉代,定然是汉代游侠大哥。甚至能从游侠头子一跃而起,出将入相。</P>
毕竟汉代并非没有这样的人。</P>
何心隐也能感受到自己学问与现实的冲突,但是而今仅仅是有些感觉而已,历史上当他费心费力将严党扳倒,却发现,其实他并没有改变什么。天下并没有因为严党倒台,还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赢得的不过是士大夫的欢呼之声而已。</P>
所以才摒弃他之前的作为,深入乡里开始了乌托邦般的社会实验,决定从基层开始改变大明。</P>
最后这个决定,导致了他最后的结局。</P>
此刻仅仅的感到周梦臣的学说之下,他们泰州学派一脉,有更广阔的空间。毕竟泰州学派与起那些空谈心性的理学大儒不一样,是拥有超强的行动力的。周梦臣学说一些东西,简直是打开了泰州学派的枷锁。</P>
只是何心隐知道,他毕竟是心学一脉的。即便他们被心学其他各派排挤,但依然是心学一脉的。这是根源,不可改变的。再次,心学一脉对泰州学派是有好处的。</P>
王艮也就是何心隐的师傅,一辈子没有多高的功名。如果他不是王阳明的弟子,在很多事情,士大夫根本不正眼看他。</P>
王艮其实与王阳明的思想上并不完全契合,在王阳明看来,王艮就是很有自己主要的学生。不过,王阳明从来因材施教,不以为意。</P>
所以何心隐即便在觉得周梦臣的学说合自己胃口。但也不能靠得太近。</P>
因为这不是何心隐一个人的事情,还是整个泰州学派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