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之中,周梦臣并不是没有收获的,他收获的就是海瑞制定一整套上海县衙章程。</P>
周梦臣虽然是一件件功劳上去的。对政务也是了解的。但是他毕竟不是从县令做起的。对于最基层的事情,是隔了一层,而偏偏这一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朝廷多少政策到了最后,都要看县令执行到位不到位的。</P>
海瑞的经验给了周梦臣很多想法。</P>
不过,周梦臣内心也知道,海瑞的经验不好推行。因为首先要一个精力超群,毫无私心的县令才行的。海瑞在大明只有一个。</P>
周梦臣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即便有第二个,周梦臣也不会完全相信的。</P>
海瑞经验也不是毫无用处的。对于最基层的问题,给了周梦臣很多想法。只是所有想法都给了周梦臣一个答案,那就是要大动干戈。不然,根本行不通,这本质上大明的管理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形成了束缚。</P>
海瑞能以自己超强的能力,与超强道德感打通这一切。而其他人大多是不可能做到的。县令的工作要大改,县一级下面胥吏要大改,县一级别的分工要大改,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周梦臣需要一大批理解自己思想的县令。</P>
毕竟,再多政策都是要人来办的。</P>
周梦臣忽然理解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在科举上大动干戈了。就是为了人才。</P>
所有政争,都可以理解为人事斗争。能决定一人,或者一批人在什么位置上,才能决定这些人能做什么事情。</P>
周梦臣忽然对首辅之位,产生了强烈地渴望。没有大明朝廷的控制权,他是所有改革都是现有制度下增减缝合而已,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周梦臣只能按捺住,自己心理的想法。</P>
因为这不是时候。</P>
时机是很重要的。</P>
虽然此刻不能大动,但是并不妨碍,周梦臣将上海看作大明的特区。将大量的产业向上海聚集。</P>
在周梦臣争取之下,江南织造局在上海开办了分局。用得都是周梦臣提供最新技术。而主持江南织造的更是他的老熟人。藤祥。</P>
其实嘉靖对周梦臣折腾的情况,是非常重视的。早早就派了太监来监视,只是周梦臣身为六省总督,派出一个身份地位相当的太监,不大好办。而且给太监高位,从来不是嘉靖的这想法。所以他只是简单的换了织造衙门的管事太监。</P>
派了藤祥。藤祥与周梦臣关系很好。当时不管太监与大臣关系再好,他们都不会忘记他们的根在宫中,嘉靖也不担心藤祥会投向周梦臣。另外嘉靖也不愿意自己对周梦臣态度表现得太过赤裸裸的。</P>
毕竟,嘉靖对周梦臣看似宠信之极,内里虽然有一点点别的心思,却并不想表露出来。</P>
所以才选定了藤祥。</P>
藤祥到了江南之后,在很多事情上都给周梦臣支持。但是不管是打仗,还是周梦臣与心学的纷争,都是他一个太监插不上手的。但是在一件事情,藤祥能帮得上忙,就是在上海兴建一处新的江南织造局,或者说分局。</P>
江南织造局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供应朝廷用度,宫中用度。上到嘉靖的龙袍,常服,道袍,下到太监,百官,锦衣卫,大汉将军的衣服吧,还有朝廷对外的赏赐。都是江南织造局供应的。</P>
而上海这个江南织造局分局的目的却不一样,他就是为了赚钱。主要生产的东西,也不是丝绸,而是棉布。毕竟松江棉布甲于天下,上海本来就是有生产棉布的基础的。</P>
单单在上海生产棉布这个项目,就是有赚头的。</P>
这一点,周梦臣也没有忽悠藤祥。不过,周梦臣最大的目的,并不是赚钱。毕竟这赚钱,也是给宫中赚钱,固然能讨好一下嘉靖,但是周梦臣给宫中弄得钱够多,他并不觉得,单单这一点点钱,能提升嘉靖多少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