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合拢(1 / 2)

奋斗在大明 名剑山庄 1386 字 9个月前

第四十二章</P>

合拢</P>

只是事情不会是一帆风顺。</P>

四月的一天,本来已经压缩到一里左右的缺口,忽然再次被冲快,黄河水位提高了。</P>

周梦臣过了一天才知道,除却这个缺口之外,其他的缺口都已经堵死了。如此一来,黄河的压力都在这里了。湍急的水流力量更大了,大部分竹笼根本沉不下去。</P>

于是,所有商议之后,改了办法。那就是将竹笼先抬到缺口处,然后用麻绳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竹笼,然后在几十人上百人一起发力,将大竹笼与里面的石头一并推下去。</P>

只是,这个办法也渐渐不行了。</P>

因为缺口越小,水力越大。</P>

一两吨重大竹笼,在推下去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结构强度的问题,还有水利湍急的影响之下,四分五裂,然后这些残骸也无法流下来,被冲到下面去了。</P>

好在周梦臣早有准备。</P>

他从运河那边调来三十艘漕船。</P>

一里也就是三百余丈。周梦臣要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将这些船沉在缺口处。</P>

用船只堵缺口的事情,也算是源远流长。在宋代就有过了。而今不过是故技重施。只是这年头船只的操作性并不好。要将船只准确的沉在指点位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P>

好在船只的数量足够多。</P>

在经历过重重失败之后,总算是将十几艘船横七竖八的沉在缺口之处。有了这些船只,水流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两岸所有人员,几乎是一拥而上,将大量石头撞进竹笼之中,砸进水里。</P>

如此一来,经过了两个月的奋斗。终于让黄河归于旧道之中。</P>

这让周梦臣也大大松了一口气。</P>

而周梦臣这两个月来,一直在河堤之上。他不用作什么。他坐镇于此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了。在地方官府的组织之下,几乎所有百姓都上堤了。</P>

周梦臣顺便以工代赈,凡是上工的人都能吃饱饭。</P>

并制定了一工多少钱的价格。</P>

一工这个概念,现在一些工程还在用,也就是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土方量。还因为距离可以做增减。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P>

在治水方面,周梦臣发现黄河两岸的百姓都是很熟悉的。根本不用他做什么。明代治河整体思路或许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治河技术细节上却是没有问题的。</P>

甚至有些精巧的设计,让人叹为观止。</P>

数月努力终于将嘉靖三十七的水患收尾了。</P>

但是周梦臣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黄河已经进入了夏季,黄河一年之中,水量最充沛的时间段到了。似乎是提醒周梦臣。在合拢当天,就下去了雨。</P>

缠缠绵绵的雨丝很是温柔,但是让人有些心寒。</P>

周梦臣立即将投入下一段工作之中。</P>

巡查黄河两岸。加固黄河大堤。</P>

从嘉靖三十九年七月开始,一直到十月,有三次大洪峰。充分地表现出黄河的特性,特别是第一次,几乎一夜之间,洪水就满溢了。</P>

如果不是周梦臣处置得当,而今黄河又会有一次决口,简直是险象环生。令人后怕。</P>

周梦臣经历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暗暗决定明年绝对不能如此。</P>

好在入冬之后,周梦臣才算有时间专门研究一下黄河到底该怎么治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广征天下精于水利的人才,在徐州建立了一家书院。</P>

只是,周梦臣发现很多人简直就是瞎扯。</P>

这一日,周梦臣句召见了一位山东白姓的老人。据说祖上就是所谓的汶水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