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多鱼拉这么多毛竹也很是好奇,不禁讨论了起来。
“李家老四,从哪里搞来这么多毛竹。”
“他这是又要搞什么。”
一位夹过海带苗的大娘吐槽道:
“搞啥都行,但以后干他的活,必须要加钱。“
……
李多鱼拎着小黄狗,来到了码头附近的诊所。
医生用碘伏给小黄狗的前脚杀菌消毒,又将那些碎裂的骨头稍稍复位,最后削了两块小竹片,将受伤的那只脚固定住。
“我只会这些了,能不能治好不知道,看它造化吧。”
“谢了啊,德发。”
这个医生是李多鱼的小学同学,当年念完高中后,没考上大学,但自学了些医学材料,当起了村医。
李多鱼回到家,将这只小黄狗丢进鸡圈后,瞬间鸡飞狗跳了起来。
不过以它目前的战斗力,估计没法对这些成年鸡造成威胁。
李多鱼打算明天做渔排的时候,顺便给它钉一个狗窝。
打开自家房门后。
没想餐桌上又摆着一份牛皮纸信封,上次是小舅陈冬青寄来的,这次也不知道是谁寄来的。
走进一看,发现寄件地址有些厉害了,竟是榕城大院寄出来的。
拆开信封后。
李多鱼发现里面装的是一本党政刊物,没翻几页,就看到了一篇跟他有关的报道:
【从担担岛渔民李多鱼的改变,剖析打击走货后,我市渔民的未来发展方向。】
标题好像很长很厉害的样子。
李多鱼本以为那晚执法人员只是随便讲讲,没想还真把他写成了典型,并登上了刊物。
说起来,还真有些讽刺。
前世,他好像也上过这个刊物,不过是反面教材,没想这一世,居然是“正面”形象。
好在这個刊物,一般只在他们系统里流传,不然要让村里人看到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会心里不平衡。
毕竟大家都是走货的。
凭啥大家都遭受处罚。
就你一个没事,反而还被表扬了,搁谁谁都不舒服。
李多鱼将刊物收了起来,随后来到庭院,霸占会老李的摇摇椅。
还真挺舒服的。
他刚摇一会,阿娘就提着一水桶的东西回来了。
李多鱼瞥了眼,发现桶里有块用绳子系起来的白布,布里面好像装满东西的样子。
李多鱼对这东西有点印象,如果没记错的话,白布里装的应该是水磨的糯米浆。
好像在这个年代。
担担岛的合作社并没有卖糯米粉,想要搞糯米粉的话,就得自己提着糯米去馒头店那里借机器磨。
而他们岛,好像到90年代都没有那种干的磨粉机。
只有一台水磨的。
那台机器就跟石磨一样,磨糯米时,需要不停地加水才行,不然机器就会坏掉。
而磨完的糯米浆水,则会装在一种孔非常细的白布里,也就是他娘现在提的这种白布。
而这时候糯米浆水,还得用重物压它个一两天,把里面的水分挤干,敲碎后,才能得到干的糯米粉。
看到这个玩意后,李多鱼瞬间就明白了。
冬至马上到了。
担担岛这边的渔民,还挺看重冬至这个节日的。
每年冬至这一天,渔民都不出海,哪怕在外海捕鱼的,也都会尽量赶回来。
这一天,
大家会聚在一起搓米时。
米时是他们当地的一种“圆子”。
跟汤团很像,也同样寓意团团圆圆,不过他们这边是没有汤的,搓出来的圆子是用来沾黄豆粉、花生粉、白糖的。
周晓英可爱吃这玩意了,小时候还因在拜拜前,偷吃米时,被阿娘狠狠修理过。
而让李多鱼没想到的是,阿娘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察觉到鸡圈的不对劲。
当场抄起了扁担,往鸡圈里跑去。
“好你个死狗,居然敢来咬我家的鸡,看我不打死你。”
李多鱼见状,从摇摇椅上腾起,赶忙制止道:
“啊娘,别打啊。”
“那是我捡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