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风光大葬(2 / 2)

陈家村由于是宗族村,很难接纳外地人,在人口上一直都没有特别大的进步。

下沙村是四方八面逃难来的,宗族观念没那么强,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里,人口数量远超陈家村。

再加上当初码头的选址,成了陈家村心里头永远的痛,对他们来说,仿佛担担岛被下沙村的人偷抢了一样。

而就是在这种互相怨恨的环境下,因为一件极小的口角事件,最终演变成了两村的械斗。

其实,哪怕到今天,陈家村对下沙村依旧有很大的怨念,两村人的联络非常的少。

两个村通婚的极少,加上阿爹阿娘这一对,两个村通婚的不到三对。

陈家村的人很少到担担岛码头这边来坐轮渡,一般都是坐他们村自己的老客船。

且不允许下沙村的人,去他们村所属的那片近海下网捕鱼,双方渔民在交界处碰上了也经常发生口角。

可由于当年械斗死过人的缘故,这些年双方也就仅限于嘴巴上骂骂,大家也不再那么上头了。

老太太离开没多久。

李家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大家该捕鱼的捕鱼,该赚钱的赚钱,就是阿娘的叹息声,明显多了不少。

鲠在喉咙的那根刺拔掉后,她反而有那么点失落,最近总是没精打采的。

李多鱼虽两世为人,可碰到这种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阿娘,感觉有些事情,只能交给时间慢慢去抚平。

而小舅陈冬青上电视后,前去找他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听说水产研究所每天都有不少人排队去咨询海带养殖的。

这混蛋可能是自己被问烦了,就把大量的养殖户往他这边引,导致很多人都跑来担担岛找他取经。

前脚,接待完一波养殖户,说不定后脚又得接待一批前来担担岛考察的考察团。

而这期间,他的鳗鱼厂也正式步入了正轨,鳗鱼苗开口后,就是不停地在烧钱。

最为开口饵的红虫要整整喂养一个多月,近十万尾的鳗鱼苗一天要吃三顿,一天就得消耗五十斤左右的红虫,单单每日红虫的成本就要一百块。

从大伯母那亲戚那里获得的赔偿,刚好只有鳗鱼苗七天的消耗。

而村里面那些出去抓红虫的,各个都喜笑颜开,最夸张的一天,有个叫德林的村民,在县里面的臭水沟里捕捞了近三十斤的红虫,一天就从李多鱼这里赚走了六十块钱。

幸好欧哥非常的给力,他也在大竹村帮他收红虫,可卖给他的价格才一块五。

红虫连续喂养了半个月,鳗鱼苗的个头明显长大了许多,跟刚抓来的相比,足足大了三倍左右,食量也跟着增大了不少。

可李多鱼也跟着破产了。

现在最让他头疼的是,再过半个月,鳗鱼马上就要开始转饲料养殖了。

可专门用来养殖鳗鱼的鱼粉还没有着落,李多鱼甚至跑到了榕城的饲料厂去询问。

结果对方连鱼粉是什么都不知道,想要鱼粉的话,就必须亲自制作。

鱼粉的制作过程是有点复杂,好在李多鱼曾经制作过。

鱼粉分为三种杂鱼粉、红鱼粉和白鱼粉。

杂鱼粉顾名思义,就是杂鱼干做成的粉末,红鱼粉,则是红肉鱼类做成的,白鱼粉则是鳕鱼、鲽鱼这种白肉鱼类做成的鱼粉。

前世,他们那里的鳗鱼厂一般都是买进口的鳕鱼白鱼粉当做鳗鱼的饵料。

说起来,鳗鱼真的是非常难养且挑食的生物,鳗鱼的消化道非常的短,鱼粉要是不够细的话。

就会消化不好,很容易犯胃病,李多鱼要是想弄出高质量的鱼粉,还得买一台鱼粉研磨器。

可在这个年代,并没有生产专门用来研磨的鱼粉的机器,只能用磨面粉的机器来代替。

购买这些设备,外加杂七杂八的各种投资,李多鱼在养鳗厂一共花费了三万多块。

底裤感觉都被扒光了,身上连一百块都拿不出来,且还欠了信用社两万块。

李多鱼觉得自己应该是重生后,最穷的那一位,都到这个世界一年多了,反而把自己变成了下沙村“首负”。

可李多鱼倒是一点也不慌,因为想给他送钱的人,真的太多了。

镇上信用社的张主任,前段时间,甚至亲自跑到担担岛来,参观了下他的鳗鱼养殖厂。

新元水产公司的陈元素知道李多鱼已经开始养鳗鱼后,感觉比李多鱼还要着急。

鳗鱼能不能养起来都不知道,她就已经预定了大几千条,毕竟蒲烧鳗鱼是日料绕不过的一道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