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活捉大黄鱼(1 / 2)

榕城大院。

一位领导看着报纸不禁问道“最近三沙罐头厂和鹭岛罐头厂有点活跃,可咱们榕城的罐头厂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直接变成赤字了?”

黄清风拧着眉头道“我还以为你知道这件事,我就没多嘴了。”

“现在企业这么多,哪有可能每家都知道,你要不跟我讲的话,我都不知道这个丁香鱼又是那个李多鱼搞出来的。”

黄清风说道“有人在背后使了点手段,导致现在的榕城水产加工厂出了点问题。”

黄清风微微皱眉,他最怕的就是得到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也就是说,这件事得他自己处理,责任也在他身上。

这绝对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可也无所谓了,至少他还是有原则的。

对事不对人,最终结果只要是对组织好的,那才是真的好。

官井洋,自打施行了禁渔令后,大黄鱼的数量还真就多起来了,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民间矛盾。

大黄鱼的价格真的太高了,才几年的光景,现如今在榕城的饭店吃一条斤级的大黄鱼,至少要一张大团结。

而在闽东这里,本就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地,朋友亲戚来家里,要是没有一条大黄鱼的话,那简直就是脸上无光,都不好意思招待。

人就是这样的,以前随便都可以吃掉,就感觉很普通,甚至还有不少渔民拿它们沤肥过。

可一旦没了,那叫一个怀念啊,以前白送都没人要,现在都得掏大价钱买。

现如今,渔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出海捕到一网大黄鱼。

以目前的市场价,还真是一网就能发财了,说不定,可以一整年都不用干活。

六月底。

又到了大黄鱼返回官井洋产卵的时候,虽然已经听不到那种密集的咕咕声。

但渔民都很清楚,现在他们这片海域里是有不少大黄鱼的。

有些村民在稍微偏远的海域都已经网到了大黄鱼,而他们这里作为繁衍地必是不少的。

官井洋附近的一个渔村。

一些年轻渔民聚在一起商量着事情,地上全都是酒瓶子,烟嘴巴也是不少的。

有个喝了不少酒的年轻人骂道“干他娘的,咱们自家的地盘,不让我们抓鱼,他们就可以抓,这是逼我们造反啊。”

有人调侃道“你这话,放弃十多年前的,我肯定牵着你溜大街。”

“真想搞的话,咱们晚上用破网放在他们螺旋桨下面,让他们的船都没法出来。”

“这个主意好,上面加两根铁棍的话,螺旋桨说不定直接打烂掉。”

听到这话后,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有人干脆说道“都这样了,咱们直接炸鱼,我家有雷管和炸药,咱们炸完,捞了就跑,反正他们也追不上,到时候,咱们拉到鹭岛那边去卖。”

“那我得赶紧先去找一些冰块,不然拉到鹭岛都坏掉了。”

这一伙人分工相当的明确,且还是说干就干活的那种。

他们已经跟当地的海狗,还有那个搞大黄鱼研究的积怨已久,双方也不知道摩擦了多少次。

可对他们渔民来说,还真没法理解,明明赚钱的机会就在面前,可他们却不能去赚,这让他们非常难受。

“嘭!”

“嘭!”

当晚随着几声闷响后,在大黄鱼培育基地值班的同志,知道坏事了。

本想开船立马去通知附近的海防,可在摇发动机时,却发现螺旋桨全都被破渔网给卡住了。

在听到金属撞击声时,他知道坏事了,估摸着螺旋桨都给搞废掉了。

当有人开了这个口子后,当地渔民见有人靠捕捞大黄鱼赚到大钱,一个个全都忍不住。

主打一个别人都去赚了,那我不去赚的话,我岂不是傻逼,一瞬间,全村压根就不管那个繁衍期间禁止捕捞大黄鱼的文件。

每到晚上,都有渔船在偷偷放网,单单一周,海防这边就抓了将近五六条船。

可还是没能刹住这份彪悍的民风,刘家富也被搞得相当无奈,按照他的计划。

这个夏天,他想多捕捞一些大黄鱼母本的,将大黄鱼人工繁殖技术完善。

可被这些渔民这么一闹,不单渔船坏了,整个官井洋的大黄鱼也变得难抓了起来。

先前李主任给他投资的钱,他先拿去升级设备和基地了,可没想,现在连船都给搞坏了。

大黄鱼是有洄游习性的,要是这一段时间里,他们研究基地没有捕捞到足够多的大黄鱼母本的话,今年估计又要白干了。

一想到这,刘家富再也坐不住了,也顾不上脸皮,没有渔船的他,坐上了前往榕城的班车。

虽然官井洋到七星湾很近,可没有船的话,就得绕过两座大山,足足辗转了两天,他才到达闽龙公司的七星湾养殖基地。

李多鱼见到这位风尘仆仆,一脸憔悴的中年人后,赶紧让食堂的师傅给他单独开了个小灶。

见闽龙公司的食堂伙食这么好后,刘家富眼眶都有些微红,最终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李多鱼。

刘家富讲的这种情况,李多鱼也是有预料到的,前世禁渔期都有人偷鱼,更别说这种大黄鱼了。

要是规定有用的话,国内那么多野生动物就不会被搞到大多都变成濒危了。

李多鱼听完,思考了一段时间,觉得目前采用高压的方法,确实没啥效果。

除非枪打出头鸟,狠狠抓几个,可他们也是为了赚钱和生活,再加上《动保法》也才刚刚提出来。

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掏鸟蛋,就要被抓去判了十年,说白了,哪怕现在把渔民抓了,也不知道该以什么名目去判。

目前想解决这个问题,还真就没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过李多鱼倒是想到了一个。

大黄鱼研究基地这边原本就多是科研人员,捕鱼技术肯定没有渔民来的好。

如果科研人员不捕捞,而是直接从渔民手里购买,然后再给每个村分配几个可以捕捞大黄鱼的名额和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