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官道往南走上四里地,过了一处比较狭窄的山隘后往左拐进小路,</P>
再走上八里地就到了一片非常开阔的谷地,方家村就坐落在这个位置,</P>
袁未看着这偌大的村子,心想要不是熟悉这地界的人,还真不好找。</P>
到了方舅公家里,方婆子将自己带来的腌鱼,香干和两尺棉布交给舅婆。</P>
因为做寿的关系,屋子里来了许多亲戚,袁未跟着方婆子一一见礼,好一会儿才落座。</P>
尽管方婆子说已经吃过了早饭,方家舅婆还是给奶孙俩端了油炸点心上来,</P>
袁未不饿,尝了一个米饺,就被方舅公家的小孙女方晴邀着去外面玩。</P>
袁未来过几次方家村,但是印象都不深了,每年过年来走亲戚,都是他爹带着她大哥来的多,她留在家里。</P>
方晴比袁未大上两岁,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说道:“你有一年多都没来了,听姑奶说你前些日子病了,现在好些了吗?”</P>
袁未点头:“已经好了。”</P>
方晴这才放心,道:“今天中午,咱家开午食,到时候你坐我旁边,我给你夹菜吃。”</P>
她贴在她耳边悄悄地说:“我奶向耿猎户家买了好几只野鸡野兔。”</P>
袁未笑笑点了头。</P>
方晴带着袁未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山头和自家的一样,也是光秃秃的,并没有多大的看头,便去了村里的打谷场,那里才是孩子的游乐园,</P>
男孩子多在蹴鞠,女孩子多在踢毽子,袁未和方晴很自然的融入了女孩的那一拨人群里,要不了一会,袁未就热出了汗。</P>
她和方晴打了声招呼,道:“我回屋里喝水,你先玩着。”</P>
结果她到了屋子里遍找不见方婆子,最后还是她表叔告诉她奶在厨房帮忙。</P>
袁未这才找到了人,方婆子给袁未倒了水,看厨房里都是方家自己人,</P>
道:“咱家山上以前不是长了许多葛藤吗?现在还有不?”</P>
方家舅婆说道:“早挖了,你要葛藤有用?我那山上一半种了油桐一半种了茶叶,咱们住山间地头的总不能将土地都空着,</P>
要我说,你把你的两片山头也种上油桐好了,</P>
每年隔壁镇子上都有人来我们村来收油桐子,每年我光靠那几十株油桐树都能挣上小二两银子呢!”</P>
原来啊,方家村再往南走,爬过这片山就到了同安,那里隶属宁江府地界,</P>
因为盛产油桐,所以制墨的手艺很高,久而久之声名鹊起,一墨难求。</P>
方婆子得知方家的山上已经没有葛根了,便道:“那就可惜了,我偶然听说外面有收葛根制药粉的,就想寻思倒倒手挣个茶水钱。”</P>
方家舅婆眼睛一亮,道:“有这好事?那破树根子能卖钱?”</P>
方婆子也没瞒她,道:“我准备八文钱一斤的收。”</P>
方家舅婆感慨了一声:“这价这么高啊!我这油桐子才卖两三文钱一斤呢!要不我刨出点山头种葛根?”</P>
方婆子忙和她说道:“那葛根可不是什么年份都能用,听说啊,最少也要长成两三年的才能收,</P>
就算你两年收个四五百斤的葛根,也就四两银,要是遇上药性不好的,你还得让它多长一年,算下来没有你那油桐子稳当,</P>
当然了,你要是有空地,种点就种点,平时也去别的荒山上转转,要是有,叫我来收就是。”</P>
原谅方婆子暂时只想当中间商挣差价,还没打算把自己制粉的手艺交给她老方家。</P>
方婆子:害,等她先挣上两笔好钱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