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二爷见了,不由打趣道:“上学就这么高兴?”</P>
“当然高兴啦,等我识字了我也长大了,我就可以把生意做大做强了,我想一路做到京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时候您和我爹在家坐着收钱就行。”</P>
袁二爷只当孙女比他还能吹牛,笑一笑没当回事。</P>
说起来,这个朝代的女子读书也不少,只是南溪地方小不多见,</P>
但隔壁的宁江府因文风盛行,自成流派,久而久之出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更是不乏女子的身影。</P>
所以袁未当初说想去识字时,袁家人也没有多惊讶,只是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大家更愿意将资源往男子身上倾斜。</P>
一回到家,袁二爷就把事情和家里人说了,又把自己怀里的六百两银票交给方婆子保管。</P>
方婆子看着家里的钱箱已经被塞满,不由得感慨,这两个月简直是人生中天翻地覆的变化。</P>
方婆子盖上钱箱藏好便坐在屋里,和袁二爷商量了起来。</P>
“你说这么多钱,除了买房置地,咱家在县城买个铺子怎么样?要是可以,最好后面还可以带个小院,前面做生意,后面住人,让老大家的全都住到县里去。”</P>
“那怎么行?老大家的都住县里那老二家的呢?还撑船?你是不是忘了一碗水得端平?”</P>
方婆子道:“老二家我又不是不管他。我打算让老二老三都回家,不撑船了,咱们多买几亩地回来种,山头也要打理,这些都需要人手。</P>
而且你要说一碗水端平,那也得想想这家里的钱都是谁挣来的?这可都是妞妞想出东西挣来的,这不得给老大家的多花点?”</P>
袁未原本准备找她奶做饭的,家里的土灶她一个人做不了。</P>
结果刚到房门,就听见方婆子的话。</P>
她上前敲了敲门,道:“奶。”</P>
袁未推门进去,道:“奶,您刚说的话,我都听到了。”</P>
“要我说,爷爷说的对,既然没分家,那就一碗水得端平,本来家里盖房子只起了两座院子,差了三叔那一份,您现在再买个铺子叫我爹娘住进去,就算自己家不说,村里人也少不得要说您偏心。</P>
更何况您说的那种带后院的铺子基本都在闹市里头,做生意还行,要住人休息又要顾着哥哥读书,难免吵了一些,</P>
要么买个大一点的宅子,一家人都能住进去,要么您就给三个儿子一人买个小院,县城里宅子贵,小院儿倒是便宜,几十两一座,咱家其实也买得起。”</P>
一旁的袁二爷点点头,“孩子说得挺对,不过咱家又没分家,肯定还是住一起的好。</P>
这样,明日你和我去送孩子们上学,完了去一趟牙行,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宅子和田地,</P>
总归要买的,索性一起看了,要是余钱多,我再寻摸个小铺子,咱家生意也不大,门脸小点够用就行,到时老大挣的钱全都交给家里,也算一碗水端平了。</P>
等跑完这些事,就该春耕了,活还多着呢!”</P>
方婆子见此也不再坚持,领着袁未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