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里,袁家的生活都步入了正轨,县学和私塾接连开学,负责各个铺子的人也是每日匆忙难见人影。</P>
周氏怕她乍不上学,会不适应,还准备指派点活给她干干,哪知袁未一整个适应极了。</P>
大家什么时候起她就什么时候起,忙过最忙碌的那一阵子,吃过早饭,就看她钻进书房看一个时辰的书,然后洗洗手给胡氏帮忙。</P>
胡氏出了月子后,就继续在烤炉房工作,时而方婆子和周氏也会回来帮忙做,但她依旧是烤炉房的主力军。</P>
袁未看着手法愈发老练的胡氏自叹弗如,道:“二婶的手艺简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后阿秋得了您的教导,只怕会更胜一筹。”</P>
阿秋是袁二郎的小闺女,生于秋天,小名阿秋,大名袁初。</P>
原本袁二爷要给她取小名叫二妞的,袁未嫌弃太土,脸都皱成一团,嫌弃地道:“爷爷,你们是忘了之前端午节拍花子那一茬了是吧!叫啥妞妞、二妞,大街上喊一嗓门,估计能有十七八个人应声!哪怕叫她小秋、阿秋也比叫二妞强吧”</P>
就这么地,这小闺女的小名就定为阿秋,袁未顺道给取了一个大名,叫袁初,初,开始、开端的意思,与朝、晨两个字有异曲同工之意。</P>
胡氏随着儿子学识的加深,也是听过青出于蓝这句话的,抿着嘴笑道:“都是你教的好,不过阿秋还小,我打算先让袁晨来学,省得娇养得他以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P>
袁未呵呵笑,觉得胡氏说得有点太过,袁晨他们这两年虽说到县里来住了,但平日休沐的时候,经常回家干活,四体不勤有可能,五谷不分倒是不会,轮到他们的下一代考虑这个问题还差不多。</P>
不过胡氏要将手艺教给袁晨她也不会拦着,反正这些手艺是要有人传承的,教给儿子还是教给女儿都一样。</P>
于是她道:“那不如都来学一学,不止这点心手艺要传承,灶房的那一套也得让他们练一练,大哥是会做饭的,倒是两个弟弟连厨房都很少进,日后若出门在外,自己会做吃食总比不会来得好。”</P>
胡氏觉得是这个理,以前在袁家村,活动的范围不超过方圆十里,连县城外咱都不知道是啥模样?</P>
可短短两三年,袁旭就考上了秀才,连府城都走过两回了,日后要考上了举人还得上京城赶考呢!要是她儿子日后也有这么一天,到时候在外连口热饭都吃不上该怎么办?</P>
想着想着,就给胡氏寻思激动了,得学啊!以后等他有空了就抓他来做饭。</P>
等将点心铺子里需要的糕点都出好,时间也过了晌午,袁未惦记着粉丝的事,便会拉着李夏在厨房里尝试。</P>
红薯粉丝刚做的时候,也是她一步一步试出来的,她以前也就是看别人在网上发的自制视频,记住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直接把淀粉加水调成生糊,入模具里一层一层的蒸熟,再放置通风处一两天,用刨丝器一刮就成,长短一致,晒干捆好也很方便。</P>
粉丝做了一个冬天,袁家都是用的这个方法,可眼下做绿豆粉丝用这个方法怎么不行呢!</P>
袁未试了好几回,都没成功,这蒸出来的绿豆淀粉duang的也太厉害了,风干后也一刮就断,不是上辈子吃的绿豆粉丝那样子。</P>
袁未试了好几天都没成功,一气之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整天都没出来,李夏喊她出来吃午饭她也不理。</P>
等到傍晚方婆子等人收工回来,就听胡氏和秦宁说起袁未的动静。</P>
方婆子忙上书房敲门,就听袁未在里头瓮声瓮气地道:“奶,您让我静一静,捋一捋思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