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少年扬眉,利剑出鞘(1 / 2)

按理来说,唐都市虽然是秦省省会,但是想要喊来这么多的高校教授,也有一点难度。

原因很简单,唐都市总不能直接以行政命令要求他们参加,所以他们能不能从外省赶来参会,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相比较而言,ctl和bd就不一样了。

后者是相关企业,在唐都市也有着分公司,所以参会并不算意外。

王东来能够受到邀请,并不是因为他银河科技创始人的身份,而是因为他发表了两篇关于锂电池的论文,所以才会被邀请。

这一次的会议并没有在官方机构的大会议室里面,而是放到了曲江的一处酒店会议室里面。

这样的安排,也表露出这次会议的氛围不会太严肃。

当王东来赶到的时候,会议室里面已经不少人了。

不过,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并没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而是正襟危坐,或者是闭目养神。

同时,也是将众人的表现记在心里。

王东来此时也认出了走在最前面的那人。

九点半。

王东来注意到在这些人面前,陆局长表现的颇为尊敬,就连走路也走在了众人的身后,落后半步。

“而这一次的研讨交流会,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特地将各位请来,就是为了集众人之力,攻坚克难!”

1962年毕业于山大,199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08年当选日不落皇家化学会会士。

片刻过后。

和陈权院士不一样,钱毅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无机非金属等纳米材料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自组装,新型纳米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等等。

浩浩荡荡地走来了一群人。

在陆局长说完之后,会议室瞬间就变得无比安静下来。

看似有些矛盾,实际上很合理。

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中年人。

脑海里回忆起这两位大佬的信息,王东来也和其他人一样站了起来。

众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主动站起来。

只是,从众人的眼神和神态动作来看,又都是蠢蠢欲动。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很快。

陈权院士!

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中科大物理系,同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2001年当选工程院院士,是专注国内锂电池第一人。

钱毅院士。

在场的都是人精,又都是搞科研学术的,哪里还不明白陆局长刚才那一番话的潜台词。

“新能源行业对于我国的意义重大,我国是少油贫油国家,但是我们又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样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而能源又是工业的基础,新能源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谁掌握了这个技术,谁就等于是掌握了未来。”

“在这里,有陈权院士和钱毅院士,也有吴教授和欧阳教授这样专攻这方面的教授学者。而在座的,也都是各個高校的教授学者,对新能源方面也有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王东来看了一眼之后,就找了一个安静一点的位置坐下,等着会议开始。

王东来之所以会认为陈权院士,也是因为他在之前翻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就曾经看到多篇这位大佬撰写的论文,所以就简单地了解了一下。

他能做的就是这一段开场白,打消参会众人心里的顾虑和担心。

陆局长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他只需要坐在这里就行了。

“中枢对新能源极为重视,已经决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的技术复杂,前景不明,所以需要各位专家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在国内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首先研制成功锂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而在会议室里的众人看到这么一群人过来,当即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还有几人快步走了上去,打起了招呼。

技术问题由陈权院士和钱毅院士两位来负责鉴别和评价。

同样的,王东来知道这位大佬的身份,也是因为他关注过这方面的学术发展情况,所以才会认出来。

还是那一句话,能够被评选为院士的,都不是简单人,必有过人之处。

陈权院士的动作,也引得会议室里几人的注意,跟着看向了王东来。

然而。

各自落座之后,陆局长就站起身来,出声说道:“今天这个会议只是一个简单的探讨会,交流会议,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

就只见到陈权院士远远地看了一眼王东来,点了点头示意。

而这群人之中,还有一位院士。

王东来却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坐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竟然还是被陈权院士注意到了。

“希望大家都不要藏私,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集思广益。”

会议室就变得安静下来。

国家对新能源很重视,相当重视。

看似这场会议是让大家畅所欲言的交流研讨,但是大家都默契地默认这是一次筛查。

如果有人提出的想法具备可行性的话,那么国家就会划拨研究经费,供其研究。

而国家每年规定的科研经费都是固定的,是有限的,一边多了,自然另一边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