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弟子听令,拜祖师!”高台上的红衣院正高声道。</P>
不光是泮池前的弟子,就连高台上的学宫高层此刻也是尽皆站起,拱手而拜!那些别院院正,非儒道修士也是垂手躬身,以示尊重。</P>
一时之间,除了诸子之像站立,周围之人尽皆俯首。</P>
少顷,院正再高声一句:“起身!”</P>
众人起身。</P>
“诸弟子听令,随我诵念!”院正一脸正色,高声诵道:“弟子规……”</P>
“弟子规……”林祜在内的新生皆是同声诵读。</P>
“入则孝,出则悌……”“入则孝,出则悌……”</P>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P>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P>
这便是儒道弟子规,也是儒道弟子之立身根本!</P>
院正的声音厚重端正,众弟子的声音清脆稚嫩。</P>
这新老声音交织于一起,整个大青山上皆是回音阵阵!</P>
正在此时,异变突生!</P>
三祖在内的诸子雕像突然颤动不已,发出“嗡嗡”之声!</P>
这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如雷声一般震耳欲聋!</P>
诸子雕像上散发了层层浩然之气,远望之已经一片青色,遮住了诸子形貌。</P>
这浩然之气越演越烈,突然勃发而出,冲天而起,如滚滚江河一般浩大!</P>
这些浩然气在空中逐渐汇聚,形成了一张遮天大幕,直接盖住了整个天空!</P>
无声景象如走马观花一般出现在那张大幕之中!</P>
孔子周游列国,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后做春秋,从此乱臣贼子惧……</P>
颜子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P>
孟子曰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P>
荀子人定胜天,学无止境,青出于蓝……</P>
董仲舒三纲五常,天命一统……</P>
诸子事迹齐出,动人心脾,慑人心魄,可谓天地惊,鬼神泣!</P>
林祜也被着眼前异象所惊,虽然他不是这儒道中人,却也不由得心中震撼不已,这儒道诸子定忠义,分善恶,功在千秋!</P>
这震惊的不光是一众学子,高台上诸位大儒也是惊奇不已。</P>
就连那位古板的院正见了如此异象,也是兴奋地满脸通红,不禁喃喃道:“诸子显圣,儒道大兴!诸子显圣,儒道大兴!”</P>
六十年前,也有一次如此异象!</P>
那一次,也是发生在学宫新生行入泮礼,拜入学宫之时!</P>
那一代的新生中有一人,他秉承子张一脉,博爱容众,严已宽人,一手化解孟派与荀派两大派的日益尖锐的矛盾,提出了儒道的“兼容并蓄,有容乃大”,使得儒道逐渐成为当世第一显学,东齐学宫为五大圣地之首!</P>
他,便是颛孙让!</P>
想到了这段记载,高台上的众人皆是一脸兴奋且崇敬地看向中间的老者。</P>
颛孙祭酒面带微笑,深邃的眼睛似乎回忆起了六十年前,那时的自己,便像今天一样站在台下……</P>
天空中的异象持续了盏茶功夫,逐渐消逝。</P>
老人不禁感慨地笑了笑,轻轻开口道:“孟院正,继续吧。”</P>
他的声音虽然难掩岁月,却又醇和温柔。</P>
孟院正恭敬地行了一礼,平复了下激动地情绪,不禁看向底下站着的千名弟子,想要找出那名引动“诸子显圣”之人!</P>
他锐利地眼光扫视一遍,确实发现了几个好弟子,却又无法确定是谁!当扫到林祜之时,发现他正呆呆地看向天空,嘴边甚至有晶莹透亮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