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他连陪葬帝陵都做不到,如何能与仲父相提并论?(2 / 2)

当年两口青铜棺椁被葬入殷商帝陵。</P>

一口装着帝辛,一口装着闻仲。</P>

他们虽是臣子,但却形同父子。</P>

生前的时候患难与共,死后依旧相依为命。</P>

{可姜子牙呢?}</P>

{你以为他真的忠心于你们西周?}</P>

一想到那个姜子牙,魏水笙的眼底都泛着一股子冷意。</P>

{你们西周的君王如此尊崇于他,可他…有真的将你们放在眼里吗?}</P>

{他甚至连死后陪葬君王帝陵这样天经地义的事情,都不愿意!}</P>

臣子给君王陪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P>

这所谓的陪葬,不是指生前陪葬,而是指得死后陪葬。</P>

众所周知,君王们大多都会在自己生前建造帝陵。</P>

地宫的规模程度,一般都是提前设计好的。</P>

除了主殿之外,还有很多的次殿和殉葬坑。</P>

地宫的主殿是用来埋葬君王本人、还有亲近家眷的。</P>

至于次殿,则是专门预留腾出位置,用来埋葬愿意给自己陪葬的臣子的。</P>

臣子们不需要殉葬。</P>

只需要在死后,命人将自己的尸身安排进次殿即可。</P>

臣子陪葬帝陵,意喻着其生前效忠君王,死后也依旧愿意忠君,在地下为君王再次驰骋疆场、开疆扩土、争霸一方。</P>

奴隶、工匠、侍女等这些用来殉葬的普通人,一般都殉葬在地宫最外围的殉葬坑里,全部被扎堆安置在一处,连个专属的位置都没有。</P>

{我的臣子们,各个都愿意为我陪葬。}</P>

帝辛的殷商墓里,全是忠君的臣子们。</P>

他们生前追随自己的君主。</P>

死后也愿意同君主埋在一起。</P>

{可你们西周呢?}</P>

{姜子牙先后辅佐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君王,可他有陪葬进这四位君王的帝陵里吗?}</P>

像是想到了什么非常可笑的事情一般,说着这句话的同时,魏水笙的目光直直的向着旁边的穆王扫去。</P>

{………}</P>

刚才的话一出,穆王瞬间哑口无言。</P>

他为什么会哑口无言呢?</P>

只因为…帝辛说得十分正确!</P>

姜太公虽然位极人臣,先后辅佐西周四位君王,可他…</P>

可他却没有选择陪葬进任何一位君王的帝陵。</P>

{太公他…他…}</P>

{他…}</P>

穆王很想帮姜太公说话,可话到嘴边,却吐露不出半个字来。</P>

姜太公先后辅佐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这四代君王。</P>

穆王正好是西周的第五代君王。</P>

他当政的时候,姜尚已经亡故了。</P>

当时姜太公突然亡故的时候,群臣便开始讨论要将太公的尸体陪葬进哪一座帝陵。</P>

有人说,必须要陪葬进周文王的帝陵。</P>

因为文王是开国君主,太公又是开国丞相。</P>

若不是文王当时慧眼识珠,将太公引入西岐做官的话,他们西岐也不能推翻了朝歌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