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宁不是没有幻想过自己要是结婚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况?场面?
她只可能是因为爱,而选择结婚。
那么她会喜欢上什么人,以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朱玉宁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去思考过,去幻想过……
但是没有碰到的时候,心情和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以前想的是,日子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但碰上了这个合适的人,相爱的人之后,发现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一个特别会提供情绪价值的搭子,一点点的小开心都会被放大。
朱玉宁总觉得日子这样子也不错,那般也不错,童年还很认真的,在空间里,给自己写下来了人生规划。
0-6岁,在家好好吃饭,听话,先低调的苟住。
但是没想到,会被送回老家去,为了不让奶奶太为难,也不想亏了自己的嘴,就只好小小年纪往山脚去,野菜,野鸭蛋,偶尔摸到鱼,用野鸭蛋和村里人换的粮食来做陷阱抓兔子。
后来,小学都在村里上过一年了,还是老太太生气了,朱玉宁才换到了城里上学。
朱玉宁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很别扭,但是那个时候的她没多想,就真的以为母亲是太累了。
每天早起买菜做早饭,然后一家子吃饱喝足了,她还得先送大的两个孩子上学,然后自己才能去上班。
以一个现代人兼孤儿的朱玉宁来看,也是能接受甚至是无法察觉的一个情况。
朱父起初只以为是隔开的时间有点久,和孩子之间生疏了,还点过朱母要对孩子们一视同仁。
但后来,事情也就发展成了朱玉宁和朱母之间天衣无缝的感情戏。
总归是有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经不起一丝的波折。
八岁-十三岁,朱玉宁重新读了小学一年级,因为朱母觉得村里的学校,教学质量不行。
朱玉宁以优异的成绩,进了市里最好的初中,朱母到处宣传,是自己让闺女多读了一年书的好处。
即便是有人好心劝说朱母,不要把家里的事情说出去。但朱母最后也只会当他们在嫉妒自己,没把事情放在心上。
最后被人举报了,朱家孩子可太多了,怎么还没有安排下乡。
这给朱家整了不少麻烦事,朱大哥好不容易得到的进修名额,也差点给整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