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洪庆世子(1 / 2)

寒衣节几天假,李菁岚和陆伯舟是在溪水村里度过的。</P>

自从陆伯舟中进士后,溪水村的村民这是第一次见他。</P>

不免亲切。</P>

陆伯舟也没一点架子,坐在陆家大门口的太阳下面,和村民们拉家常。</P>

和村民们谈完了话,陆伯舟深有感慨:“吃饭是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P>

在村民们心中最重要的是地里的收成,然后才是穿衣与住行。</P>

杨老实也找到了增产的东西。</P>

李菁岚拿过来看了看,感觉有点像是磷粉矿石。</P>

“先拿几亩地做实验,稳妥着来。”李菁岚说道。</P>

佃户杨老实用力点头:“俺也是这样想的。”</P>

溪水村发生的事情,每天都形成文字送到皇帝的案头。</P>

皇帝看得津津有味。</P>

陆伯舟和李菁岚对农业重视令他深感欣慰。</P>

不仅农民认为吃饭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皇帝也同样认为吃饭是最重要的。</P>

农民吃饱,才不会造反。</P>

王朝更迭,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民手里没有土地,没东西可吃。</P>

其余一部分的原因是王爷太多,吃垮了税收。</P>

皇帝看得心里高兴,把喜悦的来源向几位重臣们分享。</P>

几位重臣们看得心思更异。</P>

一个重视农桑的继承人当然比以前那个体弱多病的太子要好很多。</P>

听说太子在温泉山庄休养期间日御三女,累得咳血。</P>

如此不知节制,又无后。</P>

重臣们的心情有点纠结。</P>

一日酒后,陆审言和殷知海说起陆伯舟。</P>

“外界都在传,他即将入主东宫。你觉得,他有这个可能吗?”</P>

陆审言怎么也想不到陆伯舟的身世竟然是皇帝之子。</P>

以前可是没半点消息传出。</P>

殷知海摇了摇头:“此事不可议。”</P>

皇帝怎么想的,谁也不清楚。</P>

但殷知海却知道一件事情,陆伯舟想入主东宫,千难万难。</P>

满朝文武大臣不会顺顺当当的答应。</P>

但他现在已经被皇帝逼迫着站在陆伯舟这一方了。</P>

根本没有回头的机会。</P>

一旦皇帝有让陆伯舟入主东宫的打算,他就得立刻去做。</P>

替陆伯舟扫清障碍。</P>

现在徐国公已经不搭理他了。</P>

他知道,徐国公在怀疑察事处的消息是他递的。</P>

但他真没有。</P>

他是在调查察事处,却也只是明面上的。</P>

察事处是皇帝的狗,皇帝伸手一指,察事处就会扑上去咬人。</P>

现在玄铁军那边的事情也是局势不明。</P>

虎符回到皇帝手中后,皇帝从没在任何公开场合谈论过虎符的事情。</P>

殷知海总感觉有场大风暴在酝酿。</P>

皇帝在等什么呢?</P>

等陆伯舟和李菁岚回到京城的时候,发现京城外面设了很多粥棚。</P>

李菁岚低声问,“这是谁家的粥棚,声势真大。”</P>

陆伯舟瞧了瞧,回答,“这是洪庆世子设的粥棚。”</P>

洪庆世子?</P>

赵王的长子。</P>

李菁岚想起来了,是那位以着书立传贤名传天下的洪庆世子。</P>

李菁岚转头问:“这位洪庆世子是不是在编纂国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