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数日过去,步入十月,香港闷热的天气略微有些好转,可这并不代表凉快了许多,反而是越来越热,只是这种热从闷热改为了晒热。</P>
霍耀文这段时间可以说忙的是头昏脑涨,每天都在学校和基金会内来回的奔波着,每天都在跟罗巧珍和张承颐商量着基金会的事情。</P>
这几天,会里筛选出了遍及港岛,九龙,新界三地的贫困学子,第一批总共有一百七十三个人,都是学习成绩优越,但家里的条件十分困难的中学生。</P>
虽说九龙已经普及六年免费教育条例,但中学生读书每年的花销也不小,不包括伙食费,光读书的费用,一个学期都要小一千港币。</P>
如果是普通家庭,一年两千的花销还是支付的起的,可这一百七十三人,家里面的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了。</P>
有一百二十一个学生,他们还是住在九龙或者新界的寮屋。</P>
何为寮屋,简单讲就是非法占地而建的临时居所,其建筑通常相当简陋,大多以铁皮及木板等搭建而成,所以又俗称铁皮屋、木屋。</P>
这些寮屋都最少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了,香港沦陷时,大批量的房屋被日寇给摧毁,导致无数家庭无家可归,不得已只能弄些木材或者铁皮来搭建临时住所。</P>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内地战争,逃亡来香港这边的。</P>
当时房屋管理方面不是很严格,僭建违建的现象时有发生,等临时住所搭建好以后,有些人这一住就是十几二十年。</P>
因为距离市区很远,大都是在偏远的地方,所以英政府对他们也是不多理睬,任其自生自灭。</P>
一直到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发生石硖尾寮屋区大火,令五万三千名灾民无家可归,迫于社会舆论和各方面的压力下,当时的香港英政府才不得已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P>
这也是后来香港修建屋邨的起因。</P>
屋邨修建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而且修建屋邨几乎都是港英政府出钱,在修建了慈云屋邨等大型屋邨后,财政情况已经岌岌可危。</P>
所以对于香港目前尚存的寮屋区,他们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到数年后麦理浩登台,制定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这才彻底的把香港所有的寮屋全部拆除,让大部分人都住上了廉价而又现代化的公共屋邨。</P>
住在寮屋区的人,可以说是社会的最底层,这些人大都没有文化,做的最多的工作也都是苦力活,工资不高也就罢了,还要养几个孩子,再加上现在住在寮屋的人渐渐老龄化,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很难为孩子提供上学上的钱财帮助。</P>
程龙的警察故事1中,就有很好的展现寮屋区的景象,那些还算是好的了,80年代都搭建起了院子,可现在的寮屋除了能够略微遮风外,连雨都挡不住。</P>
......</P>
九龙秀茂坪上,一片寮屋,沿山而建,密密麻麻,杂乱无章。</P>
霍耀文紧跟在罗巧珍以及两名基金会考察人员的身后,不顾脚上泥泞的泥巴,艰难的走到了秀茂坪上。</P>
当攀上来以后,霍耀文发现面前的寮屋很多,大都是用木头和铁皮搭建的屋子,看起来似乎很安全很平稳,可没有梁柱,又不是水泥做的,怕是一阵台风刮过,恐怕就会直接吹飞了。</P>
一名员工道:“会长,我们先过去找人问一下王大海,陈庆,马璐璐的家人,等找到了我再过来通知您和罗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