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捕五营的值班侍卫吓了一跳,早着人进宫禀报!司礼监值班秉毕刘知元,身着品服,匆匆赶来。“徐侍郎、贾修撰、罗给事.......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呀”贾琮面容整肃。跪下来的青袍铺在地板上面,一脸文死谏的模样。“我朝历来有惯例,有祖制、陛下修宫殿只准用内帑!不准向户部要一分一厘。内帑户部井然有序,各不相干。如今中原水患,工银严重不足,陛下还要大修宫殿。我等群臣不得已,业已上了奏折。在此死谏皇上,皇上不收回成命。我等便不起来!”“刘公公,还请皇上收回成命!以国事为重!”徐有贞大义凛然道,群臣跟着附和。刘知元白净的面皮流露为难之色。“陛下正为许多奏折烦恼呢,可不好触这个霉头!咱家替你们回了,好坏咱家就不知道了.......”临走前还和贾琮对了个眼色。........大楚还在正阳门左侧设立了鸣冤鼓。此刻一批举人秀才的击鼓鸣冤,也震动了值班人员!通政使司经历司经历、正七品官员戴凤祥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正阳门高城。把奏折揣入袖中出示牙牌,进了通政史司衙门。“圣上曾下令本衙门,物力维艰。奏折一律用竹纸,不得超过一千字。务必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提高各衙门办公运转的效率。”通政使司通政使高炆起揉了揉眼睛。“今儿奏折太多,我一个人也看不过来。戴经历看看称呼、格式有没有违制的”戴凤祥淡淡道:“通政使大人,并无违制,下官已检验多遍!这就交誊黄右通政大人誊黄,递进内阁。”“好。”高炆起点头。对这个七品小下属有着若有若无的恭敬。“有老内相提携,戴经历前途无量呐.......嗯?今儿这电闪雷鸣,也太大了些。”“下官受宠若惊。”戴凤祥淡淡道:“就怕雷声大雨点小,秦王既出都查边!军权在手,大人也不愁没前途。”~~~~~仁华殿。随时有阁臣值班,不分昼夜!此时值班的汪应沅附了票拟贴上。同时还有一封钦天监的奏折。对于阁臣来说。翰林院、科道官都是他们的打手、急先锋!汪应沅也如此看待贾琮等人,皇帝向户部要银。三位阁臣也是不同意的,正好有小弟给他们出马。“唯今我皇不思水患之难,反而动用户部之银。有违祖制,是以臣等不惜死谏于宫前.......”“混账!”乾德皇帝气愤地把贾琮奏折丢在地上。“这个贾琮,未免太猖狂了!”大明宫暖阁里面伺候的刘知元,弯腰捡起奏折。“主子息怒,何必为这些人伤了龙体!文臣死谏也不是第一次了。下面是钦天监的奏折.......”“又有钦天监什么事司礼监批红了吗”乾德皇帝气得热血上涌,即使朕向户部要银违反祖制!你们这样干也太不给朕面子了吧朕颜面何存刘知元毕恭毕敬的答道:“钦天监奏。水星偏离星宿轨道,中原大不利。”这位皇帝陛下御内极严,所以尽管司礼监权大!私自处理奏折,而不回禀他的情况也是极少见的。司礼监也只敢动些小手段和花样,为自己谋利。“嗯......”乾德皇帝对钦天监发不出怒气。“敬天爱民”是皇帝的自我标榜,汪应沅逞上的钦天监奏折!和内阁调停奏折,果然平息了他的怒气。“汪阁老说,唐太宗能听魏征死谏。朕若是对此不大发雷霆,便是一代明君贤君!这些文臣沽名买直,朕便不置喙。又说历来科道官为天子耳目,好你个贾琮,当真敢说!不如去当个御史好了.......”乾德皇帝也觉得这事办得不妥当。既然遭受群臣的一力反对,他不得不妥协了!否则内阁六部一旦以辞职威胁他,谁来给他办事不过,皇帝玩得就是制衡。怎么能便宜了他们这样让朕很难办啊!“刘知元传旨,着绣衣卫、司礼监举行廷杖!”乾德皇帝一肚子气,很是不爽!贾琮那封奏折,也被他留中不发了。纵使他知道这样更会受到御史指责。但他也要这么做。刘知元心下一喜,忙去通知绣衣卫左都督了。龙案下等候多时的绣衣卫提督纪刚进言道。“皇上,近来各地百户所的探子查明!薛家这个皇商,大有借内帑之银,私吞腰包之举。内帑,可是皇上的私银.......”乾德皇帝脸色阴沉,对他来说。第一信任的是太监。第二就是绣衣卫、各地巡按御史。因为这些人直接对他负责,而绣衣卫明显比廷臣更可信任。但是。像贾琮这样的臣子也是不可或缺的!朝廷需要办事的人,这种愚忠和死谏。对于维护皇权统治,也是很必要的。敢贪他内帑银子,那是动了皇帝的大忌了。崇祯宁愿亡国,也不愿意开内帑的。乾德皇帝更是如此:“着户部和光禄寺,把薛家的皇商革了!”在京人命案子归刑部处理,时时发生!在大理寺复核之前,每年人命案子的名单。包括薛蟠打死仇公子,乾德皇帝自然不会知道这种小事!也就更不会知道仇斌挟私报复。各家皇商、甚至内库太监私吞内帑。那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皇上有旨,尔等群臣既已上了奏折。如何又于午门外跪奏死谏扰乱内宫着本司和绣衣卫廷杖,钦此!”刘知元笑眯眯地一屁股坐下小内监搬过来的椅子上。瞧瞧这么多人跪在自己脚下,真爽呀!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这些参加文死谏的大臣们!有六部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科道官。他们不仅不悲愤,反而个个喜形于色。这就是一种诡异的价值观,遭受廷杖。那就是忠臣,留名青史!他们巴不得提起屁股挨打。不过。廷杖是一门十分有学问的艺术!司礼监、绣衣卫会不会借此打击平时不和睦的人公报私仇大有可能。所以一些平时对司礼监太监不恭敬的人。内心摇摆不定,患得患失。贾琮虽然是一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生取义模样。不过他余光还是看见了这些人各不相同的脸色。贾琮看得很清楚。这群人里面,不乏一些为皇帝失德、违反祖制而悲愤的愚忠之臣!但那只是极少数,像徐有贞等人。报的心思和自己差不多,沽名买直,居心叵测。他们哪里甘心去死能把生死、功名富贵抛到九霄云外的人,不是没有!这种人大多数属于御史。而且是年轻的御史,他们资历浅。不是老油条,也不会顾及什么前途!因为。御史也是最容易被皇帝施加处罚的人。动辄罚俸、降级、调外任、充军。尤其是充军,虽然充军比死刑低一等!但是生不如死,比死刑都残酷。这似乎也是很多御史的宿命。不过凡事要分为两面来看。御史言官本来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是死亡的风险!但是御史的升官资格,翰林院也望尘莫及。这也是皇帝的一种鼓励手段。但凡是御史出身。调外任都在四品知府以上!直接进布政司参政、参议。这又是让熬几十年资历的人羡慕不来的。这些认识与观察力。自然对贾琮的未来官场大有助益。他还看到与司礼监秉笔刘知元并列的绣衣卫左都督徐彪。“刘知元是戴权的干儿子,必然知会过!至于徐彪,是自己人了......呵呵。这回还是我完胜.......”贾琮内心大笑,他飞快扫视二人。果然发现二人快速给他传达了一个放心的眼神。随着刘知元一声令下。几十个杂役太监、绣衣卫力士风风火火上来!不由分说。把贾琮等群臣按到午门外的一条沟道边。绣衣卫力士分别两人按住一个官员。杂役太监提来木板铺在下面,又拿来绳索。双手、双脚全部绑上。难怪说自从明朝廷杖开始。士大夫之辱,前所未有!这也是皇帝驾驭群臣的一个手段,不听话。内阁大臣照打不误,贾琮心里都大骂了。他仔细地左右看看,果然看出门道。大约四五十个官员,却是分批出来的。贾琮、林浩、王浩、张冇才等和司礼监、绣衣卫有交情的!被分在最后一批。钦天监等分在第二批。徐有贞、魏无知、罗敏、蒋化狡、丌诗轩、贾斯文等分在第一批。绣衣卫掌刑百户、校尉们一人分配一个。挨个站好,就等刘知远发话。张冇才瑟瑟发抖:“景之,我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怕!就觉得跟着你,大有希望。可现在不知怎么回事......双腿双脚控制不住地发抖。牙齿不停地打颤。”“害怕就是害怕!找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林浩嫌弃的呸一声:“掌刑的绣衣卫,能够做到白纸放在砖石上!砖石破而白纸不裂,谁不知道啊”王浩沉默,也不知道他是后悔,还是什么心情!就在此时。刘知元品服下面、徐彪一品都督狮子袍服下面的脚。突然向外张开成外八字。“第三批,行刑!看着打!”掌刑百户、校尉是老手了。他们得到了两个信号。第一;脚步是外八字,代表不能打死。第二;看着打,就是走个过场,随便打。起码十天八个月就能下地走路。“啊!”“啊啊!”“啊啊啊!”张冇才的叫声简直震动云霄,穿金裂石。第一批行刑虽然只是外八字、看着打,不会伤筋动骨。但那种皮肉之苦,养尊处优的人还是受不了!另外两批人,已经有人不受控制地尿裤子。贾琮死命忍住不出声,只觉得屁股凉嗖嗖的。明显是流血了,他暗咬牙道。“流得值得啊,这回不仅能保住小命!还能一劳永逸地干掉魏无知他们......”轮到第二批。徐彪咳嗽一声:“吕纯良,你可以走了。”吕纯良正是那个钦天监,他摇头反驳。“微臣以水星偏离星宿轨道。劝谏皇上,自愿遭受廷杖。”实际上是他想进忠臣名单。背朝天躺在木板上面不能动的贾琮无语了!还有这种人,不过想想。他又何尝不是这种人呢徐彪微微一笑:“用心看着打!”脚步还是外八字。等轮到第三批的时候。刘知元、徐彪的脚后跟突然分开,靴尖并拢。“好生、着实、用心看着打!”魏无知他们虽是看不到刘知元两人的脚型。但说话明显不一样,知道受人报复了!可他们又能如何!绣衣卫动刑,棍数、力道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然而这些练过的人,一种只让人受皮肉之苦。一种却是五脏六腑都震碎了!内八字显然不会活命!必死无疑!到时候如果责问到他们。他们搪塞的借口也很简单,是因为大臣身体不好!或者伤势治愈不当!不是我们的错!第三批人的叫声却不及张冇才那么大,也许这种有差别的刑法。感觉是不同的,廷杖完毕!太监去正阳门外通知各自的轿夫。小厮奴才进来收拾。“琮三爷.......”铁牛看得十分伤心。这可是从小陪他一起吃一个人的奶长大的人啊!抹着泪吩咐轿夫直接抬木板,能坐一回轿子出宫。贾琮等人也算光荣了。一个个抬出去的时候,并排的魏无知等人!看贾琮的眼神,似乎要生吞活剥了他。贾琮却以看死人的目光看着魏无知他们。等再次来上班,他不会看到这些政敌了。——————新科状元贾琮带头上书,并且遭受廷杖!先是传遍了皇城的六部科道各衙门。很多官员对贾琮的印象大为改观,忠臣。少年领袖,就要这个模样。继而消息迅速向内城、外城传播。第二天。勾栏酒肆茶馆、天桥说书人就新鲜出炉了一回。“贾修撰冒死救黄河,吕钦天上书说中原”。说得绘声绘色,传遍街头巷尾。好像他们亲眼见过一样。最后这个消息以京城为中心。迅速向天下各省辐射!贾琮、林浩、王浩、张冇才不出几日。被时人并称为;“丁丑四君子”或者“兰陵四君子”。这次廷杖被人称为“丁丑上书”,津津乐道。贾琮之直名,震动天下。........007...23.
一百四十三章:名震天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