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杨家也是四世三公家庭,和袁绍他们也不对付。</P>
不能让袁绍等人崛起。</P>
皇甫嵩等人也是士族。</P>
另外杨赐很看不上袁家。</P>
袁家能有这四世三公之名不过是勾结宦官罢了。</P>
现在袁隗倒下,袁家下一辈又去投靠外戚,和他们上一辈玩儿的就是一个套路。</P>
只有他们杨家才是靠本事获得四世三公之名。</P>
张让也在给自己人争取机会,那就是董卓。</P>
董卓给张让可给了不少钱财,才一步步爬到了这个太守位置。</P>
董卓也想利用这个讨伐黄巾贼的功劳加官进爵。</P>
汉灵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臣围绕剿灭黄巾军应该派何人继续领兵之事争论不休。</P>
大将军何进首先发言,声音洪亮:“陛下,臣以为袁绍、袁术等人年轻有为,应当派他们领兵出征,定能平定黄巾之乱。”</P>
杨赐立刻反驳:“何大将军此言差矣。袁绍等人虽才情出众,但经验尚浅。相比之下,皇甫嵩等老将久经沙场,更宜统兵作战。”</P>
张让在一旁插话:“陛下,此时我本不应该说话,但是依某看大将军和太尉大人都说的对。”</P>
“朱儁等人不识皇恩,屡次战败。”</P>
“袁绍等人又太过稚嫩,依我看来还是需要一个年纪大点,但又有实力的人接任统帅之位。”</P>
“哦。阿父心中可有人选?”</P>
“回陛下,我心中正有一人合适,此人名为董卓,董卓将军出任过并州刺史,还大败过羌人。”</P>
“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且勇武过人,此次出征,他当是不二人选。”</P>
何进不悦地瞥了张让一眼:“董卓?一个靠钱财爬上来的太守,怎能与袁绍等人相提并论?”</P>
张让眼睛露出熊熊怒火,在他看来这何进不过是一个屠夫罢了。</P>
将他提拔起来就是因为只是屠夫没有什么本事和文化。</P>
谁知道这何进如此自大,还处处和他们宦官作对。</P>
早知如此就让陛下少去皇后那里,少听一些耳边风。</P>
这何进也不至于如此难缠。</P>
他不甘示弱的怼到:“大将军此言未免偏颇。董卓将军虽出身低微,但他一心为国,此次出征,定能立下赫赫战功。”</P>
杨赐冷哼一声:“董卓与宦官勾结,非我士族之人,岂可重用?”</P>
张让反驳道:“士族又如何?难道只有士族才能为国效力否?董卓将军的忠诚和能力,岂容尔等轻视?”</P>
朝堂之上,众臣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汉灵帝听得头大,眉头紧锁。</P>
终于,汉灵帝开口了:“众卿家,勿要再争了。朕决定,皇甫嵩、袁绍、董卓等人皆领兵出征,共同讨伐黄巾贼。朕希望尔等能够齐心协力,早日平定叛乱。”</P>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众臣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言。皇帝的决定已经下达,他们只能遵从。</P>
而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动静,张让立马让人去问怎么回事。</P>
张让派去的人名为左丰,是汉灵帝的一名小黄门,也是张让的干儿子。</P>
外面正是王邑送来的捷报。</P>
左丰对捷报不捷报不感兴趣,但是送捷报的人递给了他一物,立马让他笑容满面。</P>
并将消息带了进去。</P>
张让听说是王邑送来的捷报,这人和他也算有些交往,又是送捷报的,此时最缺的就是捷报。</P>
汉灵帝天天听战败消息,每天都非常紧张,就怕黄巾贼攻入洛阳,他可不想成为亡国之君。</P>
张让对着汉灵帝拱了拱手,说道:“陛下,河东郡太守王邑送来一封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