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吾道仙基彼道之期(1 / 2)

细说红尘 真费事 1955 字 10个月前

“易先生用仙炉炼制法宝?”

黄宏川本来在想着心中事,此刻听到易书元的说法不由诧异出声。

“正是,斗转乾坤炉可炼丹,可炼宝,难道有何不妥?”

易书元闻言也觉得奇怪,不由以神念细细感应炉中变化,好像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啊。

老松在一边低声念叨了一遍“斗转乾坤炉”,似乎在想着名称的意义。

黄宏川看易书元的反应便知道自己多虑了,笑了笑只是摇摇头道。

“是黄某孤陋寡闻了,对仙道知之太浅,仙人本就不常见,懂得丹术的仙修更少,此前没听过以丹炉炼宝之事”

没有么?

易书元只是皱眉想了想就并不在意了,没有又如何,在他看来却并无任何异常。

以前看西游记,听多了某某宝物是从老君八卦炉里炼出来的,所以易书元很自然也就有了丹炉亦可炼宝的概念。

仙道中丹术没落,本就少有人炼丹,就算有,多半也是一炉专用,却并非不能他用,不至于太过大惊小怪。

所以易书元也是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别人家大业大财大气粗,易某人穷得叮当响,有什么宝贝也得多个用处,没那么奢侈!”

说到这,易书元便厚着脸皮又说了一句。

“今日二位就好人做到底,易某既然尝试丹法,还欠缺一些材料.”

既然也准备试炉,易书元当然也要尝试炼丹。

《丹术妙绝》中很多丹方并不靠谱,但其中也有相对合理只是欠缺了一些眼界和能力的。

改动其中丹法比易书元无中生有要容易得多。

“呃,若是我山中有的,自然是可以给先生一用,只是仙道丹术玄妙非常,只怕是黄某力有未遂啊!”

“先生不妨说来听听,老朽也能帮上一帮。”

黄宏川和老松并不是想推辞,可仙丹这种玩意别说是炼过,他们都没看见过真的实物,所以即便知道丹也有品级,还是想得很高端。

当然,人间术士偶尔所谓的“炼丹”,在两人看来只是作死,没什么可比较的。

“应该还是能凑齐的,就算不行,也可另寻替代.”

易书元看两人这么紧张,心中也有些吃不准,便将丹书上一条经过他略微改动的方子说出来参考。

真听到易书元口中其中一些丹材了,黄宏川和老松就顿时松了口气,还是有不少能拿出来的。

丹书上一些很稀有的材料,对于常人来说确实难得,但黄宏川可是一山正神,老松更是扎根山中修行经年累月。

很多没有错误的丹材在两人这自然是能迎刃而解。

山灵五行之属的几种材料,不外乎一些条件苛刻难以找见的事物。

别说参、芝、雪莲这种药草类的,便是丹书中一向出来的所谓“不化冰魄”这种玩意,其实也真的有,但却是一些精怪天生所伴之物。

真正有难度的是所谓吞天地造化之灵物,其中也有一些是错误的,或者干脆为臆造,要么是凡人理解的名称不对。

但站在易书元的高度,也是一眼可辨,这些灵物都有一个特点,能汇天地之灵气,日月星辰之华光。

那没什么难度,丹炉本身就可成就此功,只不过没有基材附着难以成型。

所以本为主材的一些有真有假的“灵物”,直接没了,一些原本为辅材的东西,反倒成了附着药力的基础。

三人拼拼凑凑研究过后,还是将丹材凑齐。

在黄宏川和老松眼中,易先生口中的有一些材料,可能过于罕见,他们没听过,所幸是能够以别的方式达到目的。

而在易书元心中,基本已经可以确认,那群玩丹术的术士虽然呕心沥血,但不靠谱的时候是真不靠谱啊。

很多时候丹方补不上丹道气理的窟窿,或者五行失衡,或者阴阳失调。

那怎么办?

嗯,用臆想,臆想一种特别厉害的材料,找到它就能圆满了。

关键他们可能真的是苦思冥想太用力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忽然就梦到什么了,然后定了名字留丹方。

后人术士估计没少被坑

也就是易书元自身是真正仙道中人,又有斗转乾坤炉,能将缺而不全之处尽量补齐。

易书元在短暂时间内思来想去一番推敲之后,居然觉得焦增平以僵尸那一口气炼丹,难得还更靠谱一些,至少是有实物的吧

但也不得不说,虽然极端,但于丹术之理上,术士受限自身不得入道,便穷尽一切想象,功不成则全术之妙,堪称天马行空。

也为易书元的丹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一个超乎寻常且同自己心意相通的丹炉是如何炼丹的呢?

易书元觉得虽然有难度,但比起之前的想象则又要简单太多,这还是他同时在炉中炼制法宝的缘故。

丹材入炉皆是瞬间便消失,看似化为灰烬,实则是除去一切杂质,化出了一股气。

此气非虚,只是暂时无形无质,不断在炉火中变化

仙道之理中,万物以其为基,所化所现生死所需皆为气数。

而以易书元的角度望向炉中,自能感应到哪一种气多了,哪一种气少了,也能随时填补。

丹炉之外,更有天地灵气汇聚,日月星斗之光垂落,入了炉中也是气。

此气为虚,在炉中却有物可依,混同炉中种种元气为一体,分成多股等待时机。

到这里,便是易书元自身的丹术理解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气化万物,万物归气,亦可归一。

丹不能成道,乃是近道之物,每一股丹气都等待成为汇聚的那个一。

在这期间,易书元与丹炉牵连甚深,渐渐心神沉入丹炉之中——

阔南山中,易书元已经盘腿在炉前闭目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