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人说着便为老庙祝泡了茶,甚至还拿出了一些山中收集的山货招待,就这么边聊天边喝茶,等待着家中的人回来。
一般这边村里人进城都是起个大早,下午的时候就回来,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
果然,没等多久,就已经有脚步声传来,进城一家四口人都回来了,夫妻两带着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大的男孩和夫妻都提着东西,最小的那一个抓住一根木棍甩来甩去。
老妇人和庙祝立刻迎了出去,自然是一阵寒暄过后,都回到屋中询问谈天。
天气寒冷,一家人外加老庙祝这一个来客全都在厨房聊天,因为灶炉没熄呢,这里明显比家中任何地方都要暖和。
易书元一面听他们聊天,一面观察着这一家人,也看着他们从城里带回来的东西。
除了糖、盐等紧俏物品,还有一些对乡村人来说比较稀奇的玩意,以及一些红纸,用来让附近识字能写的人帮忙写春联写福字,比如老庙祝。
随后易书元的注意力也逐渐被几人交谈的声音吸引。
“这么说,你们那亲戚是独居在城外,并不是在城中?”
“挨着县城不远,但确实不在城中,一个破旧的祖宅,自己栽了几棵树,围了个篱笆,自称什么草庐先生,前些年见都见不着,房子都塌了,去年旱时回来了,也不见他出门.”
“对对对,一个读书人,一大把年纪了,一无功名利禄,二没有成家立业,三更不可能有什么子嗣,实在是丢人.”
“还有啊,生活落魄寡言独居,孤僻得很.”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好似从他们口中能不停数落那个亲戚,听得老庙祝频频皱眉,也听得一边的易书元微微摇头,至于摇头是因为那所谓的亲戚多一些,还是眼前的一幕多一些就不好说了。
“那他可忌讳外人去拜访?”
老庙祝这么问了一句,心中已经起了去一趟的念头,神祇托付的事,他可不敢怠慢。
“呃,确实不太喜欢外人拜访,我们因为到底还是亲戚,去了他也会招待一下,不过也没甩什么好脸色,上次更是.”
说到这老庙祝忽然对着一旁喝骂一声。
“不能乱动!”
这一声吓得一边的小孩子身子一抖,赶紧跑回了母亲身边,原来是这孩子刚刚从灶边取了一根顶端亮着火星的细柴,拿着这个来戳老庙祝身旁的桃木杖。
“哎哟,不好意思启贵叔,小孩子不懂事.”
“哼!小孩子不懂事,你大人也不懂事?上次惹了鬼,要是恶了这桃木杖,这次就是惊了神了!”
老庙祝说话没什么好气,将桃木杖放到的膝盖上,虽然这杖又当拐棍又防身,但都是心存敬畏的去做一些事,不可亵渎。
说着老庙祝站了起来。
“好生管教,不是次次都有好运气的,马上年三十了,就又要大一岁,咱乡下孩子皮也不能缺管教!我走了!”
“哎哎,启贵叔,再坐一会啊。”“是啊再坐一会啊!”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
庙祝打开厨房的门,外面的寒意一下子扑了过来,让他也不由紧了紧衣衫。
一家人送他到院门口。
“启贵叔,那改明去土地庙找伱写字啊?”
“行,我在的时候就过来吧,不过今天不行,今天我还有事,走了,别送了!”
老庙祝挥了挥手,杵着桃木杖离开了,在贴山的土路上依旧健步如飞,他看看天色,天上没什么太阳,似乎是要下雨,或者更可能是要下雪。
易书元又在那户人家那待了一阵子,随后静心感受一番,一步踏出已经跨越风云,去往了那新田县城。
北城外独居的院落其实依然十分宽泛,但在易书元这自然已经并不难找,几乎是神念所至,立刻便知道了确切方位,也站到了那院落之外。
这院子还挺大,屋前屋后被篱笆所围住的地方加起来得有一亩地,院内院外都栽着一些树,有桑有柳还有桂树。
院内的屋子是一间比较大的主屋和挨着的厨房,外加一个在院子边缘的茅房,看着都十分陈旧,但破败还不至于。
站在院外,易书元心中有种奇怪的感觉,很快就露出了一丝古怪的表情。
在屋外转了一圈之后,易书元一步跨出已经到了屋中。
一进屋内,易书元顿觉眼前一亮,这间主屋不小,除了内里的一个估计是睡觉用的隔断,外部除了家具和一些杂物外,屋中挂满了字画。
不只是墙壁上挂着字画,较为宽敞的主屋内,还有绳子系着竹竿悬挂,这架子不是晾衣架,而是挂画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