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番外五 太后葬礼(1 / 2)

红楼绛珠记 桃渚 1220 字 8个月前

圣昭仁孝宪安太后薨逝于昭明二十年夏末。</P>

老人家临终时,看了昭明帝半晌,眼神复杂,最后只留了一句:“别太任性,你父亲吃过这个亏……”</P>

昭明帝号啕痛哭。</P>

太后娘娘一生无儿无女,便拿他当亲儿子、拿黛玉探春当亲女儿,悉心教导、用心呵护,甚至比亲娘还要周全。</P>

昭明帝下令,举国服丧三月,有品级的人家须为太后守孝一年,不得宴乐、不得嫁娶。</P>

还待再苛时,皇后出面劝阻,昭明帝勃然变色,指着皇后的脸大骂不孝,又挖苦裴家教养。皇后委屈得大哭。</P>

陶行简见势不妙,忙把黛玉和探春都请了来。</P>

两个人正是伤心欲绝的时候,哪会对昭明帝好言相劝?</P>

一个连一个的大怒,阴阳怪气,几句话便把昭明帝顶到了墙上:</P>

“古往今来的皇帝都没有您孝顺!</P>

“先帝自是不如您的,别说先帝,便是太祖圣祖,哪一个在孝字上越得过您去呢?!</P>

“快让人传扬出去!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知道!</P>

“翰林院呢!?快去编了话本子出来!让普天下那不识字的人也得颂扬咱们陛下的一片孝心感天动地!”</P>

昭明帝被噎得干瞪眼。</P>

之前的旨意是礼部帮着参谋的,已经算是本朝丧仪的顶格儿了——便是太上故去,也不曾禁过民间的婚丧嫁娶。</P>

若他真的再往前走一步,更加苛刻地要求天下,只怕一转脸,这帮文人便会变着花样嘲讽此事。即便不敢直说自己,说不准便会迁怒太后她老人家。</P>

看着他沉默下去,黛玉这才平了气,又劝:“要不怎么说知子莫若母呢!</P>

“母后临终,最怕的就是您会由着性子哀悼,所以特特留下‘不要任性’的话给您!</P>

“我知道陛下从来不畏人言,可总该敬畏千秋史书。</P>

“皇后娘娘是为了您好,您别不领情。”</P>

昭明帝有了台阶,这才叹了口气,自己低着头又擦泪。</P>

探春便去劝皇后:“娘娘受委屈了。</P>

“皇兄这时候伤心难抑,一腔愤懑无处发泄,可不就冲着最亲的人来了?</P>

“您是他的妻子,万般委屈,也只得忍着。</P>

“我们当妹妹的,替他给您赔礼,请您多担待他罢?”</P>

说着又要行礼,黛玉这边也点着头屈膝下去。</P>

皇后脸上有了光,这才止了泪,又来跟昭明帝说话:“都是臣妾不会说话,才没让陛下领会到臣妾的苦心。”</P>

探春讶然,看了她的背影一眼,又看一眼已经目光冰冷的黛玉,自己也闭上了嘴。</P>

昭明帝将这一番官司看了个清楚明白,却不欲在此时横生枝节,摆手道:“你的确不会说话,朕领教过多次了。</P>

“好在也不用你多说话。</P>

“太后丧仪隆重,内外命妇都看着你,你不宜离开太久,回灵堂罢。”</P>

皇后又要哭时,黛玉和探春却抢在她前头开口:“既如此,臣妹先告退了。”</P>

昭明帝颔首。</P>

二人抢先离开。</P>

无人在侧缓颊,皇后看着昭明帝的冷脸不敢再闹,略说了两句“保重身体”之类的客套话,悻悻退下。</P>

昭明帝恨恨地指着窗外,对陶行简发牢骚:“我对她们还不够好?倒帮着外人来骂我!”</P>

“若不是为了您和太后的名声,您当她两个愿意来蹚这趟浑水呢?还饶上皇后一顿指桑骂槐!”</P>

陶行简也不高兴。</P>

他叫他心爱的世侄女过来,是为了救皇后。皇后倒好,转过头来挑拨皇帝和两个帮忙的人的关系。</P>

陶行简越想越生气,忍不住抱怨:“您娶皇后怎么越娶越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