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天下归一,解甲归田(2 / 2)

太史慈闻言大惊:"主公,荆州空虚,若被孙权所得,我军将腹背受敌!"

“主公莫急,孙权既敢集中兵力,想必也是做好了全力一战的准备。可令张辽,沮授全力突进江东。”

赵云沉思片刻,决然道:"准!另外刘备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虑。传令华雄率一万精兵回援荆州,务必守住襄阳!"

诸葛亮得知孙权出兵,立即进言:"主公,此乃天赐良机!可派关羽率轻骑出江州,袭扰赵云后方,与孙权形成夹击之势!"

三日后,赵云下令攻城。太史慈率先锋架起云梯,陷阵营顶着箭雨攀城而上。张飞在城头怒吼:"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战!"亲自持矛将数名赵军挑落城下。

高顺见状,亲自率死士登城,与张飞短兵相接。二人激战三十回合,难分高下。就在此时,太史慈率玄甲骑突袭城门,撞木轰然撞击,城门摇摇欲坠。

黄忠急令弓弩手集中射击,太史慈肩中一箭,仍死战不退。危急时刻,严颜率敢死队冲出城门,与玄甲骑混战一团。

荆州方面,徐晃虽奋力抵抗,但吕蒙用兵如神,连破数城。陆逊更施火攻之计,焚毁赵军粮仓。襄阳守将文聘独木难支,飞书求援。

赵云得知战报,陷入两难。郭嘉献计:"可令太史慈将军佯装撤军,诱刘备出关追击。主力则连夜回师荆州,先破孙权!"

次日,赵军果然拔营后撤。刘备见状大喜:"赵云粮尽退兵,天助我也!"欲率军追击。

诸葛亮急劝:"主公勿急,此必是诱敌之计!"话音未落,探马来报:"关羽将军已率军出江州,正与马超交战!"

刘备大惊:"云长中计矣!"急令收兵,却为时已晚。马超伏兵尽出,截断归路。赵云主力则悄然东进,在当阳大破吕蒙。陆逊见势不妙,率残部退回江东。

经此一战,刘备损兵折将,困守孤城。孙权见联军溃败,再不敢轻举妄动。赵云回师绵竹关,再度劝降:"玄德公,天下黎民苦战久矣,何不早降?"

城头之上,刘备望着疲惫的将士,终于长叹:"罢了,开城...投降吧。"

张飞闻言也是一脸无奈,说心里话,他确实不想与赵云对战:"大哥!我等尚可..."话未说完,见刘备泪流满面,终是默然。

建安二十四年冬,刘备出降。刘协以诸侯礼相待,表奏朝廷封为安乐公。

就在天下即将平定之际,张辽奉赵云之命,率五千精锐自会稽登陆,星夜奔袭建安。孙权本以为长江天险固若金汤,未曾想张辽竟能突破水军防线,直捣吴郡腹地。

建安城中,孙权正与周瑜商议对策,忽闻城外杀声震天。张辽一马当先,率军攻破城门,东吴守军猝不及防,纷纷溃散。

“主公,大势已去!”周瑜握剑长叹。

孙权仰天长笑:“不想我孙仲谋,竟败于张文远之手!”言罢,拔剑自刎。周瑜见状,亦横剑于颈,追随而去。

东吴众将见主公英魂归天,再无战意,纷纷归降朝廷。至此,江东平定,天下终归一统

洛阳朝堂之上,刘协欲继续任用赵云为大将军,统摄天下兵马,位列三公之职之己。然而,赵云却单膝跪地,郑重请辞:

“陛下,天下已定,臣愿解甲归田,还政于朝。臣举荐沮授、荀彧、诸葛亮、田丰等人,皆乃治世之才,可辅佐陛下开创盛世。”

刘协再三挽留,赵云却心意已决。最终,刘协含泪应允,赐赵云“常山王”虚爵,准其归隐。

赵云携三位夫人——蔡琰、童燕、马云禄,带上亲卫典韦与军师郭嘉,悄然离开洛阳,返回常山故里。

“主公!”正在回去的路上,两骑快骑紧追而来。

赵云闻言停下来,回头一看,原来是高顺,太史慈二人前来。

“伯平,义子!你二人怎会来此?”赵云对二人说道。

两人互看一眼,哈哈大笑一声,太史慈说道:“我与伯平还有文远已辞掉官职,决意一同追随大哥归隐山林。”

……

在常山一处幽静的山巅,赵云早已命人修建了一座草庐。这一日,他邀来故人——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共聚于此。

夕阳西下,山风徐来。众人席地而坐,酒香四溢。

“想不到,我等争斗半生,今日竟能在此共饮。”曹操举杯笑道。

刘备亦笑:“天下已定,恩怨皆成过往,今日只论英雄!”

关羽抚须长叹:“云长曾誓死效忠大哥,如今……”

赵云摇头:“云长兄,天下苍生得享太平,便是最好的归宿。”

张飞哈哈大笑,拍案道:“说得好!来,今日不醉不归!”

众人举杯痛饮,谈笑风生。曾经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皆化作杯中酒,随风而散。

自此,赵云隐居常山,与三位夫人耕读传家,教导乡民习武强身。典韦与郭嘉亦相伴左右,偶尔与旧友书信往来,笑谈天下风云。

刘备、曹操等人亦各自归隐于常山,或着书立说,或游历山河。

多年后,世人仍传颂着他们的故事。而那常山之上,每逢夕阳西下,仿佛仍能听见英雄们的笑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