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互市上的人都挺有礼貌,没礼貌的人官兵也会很耐心的教他们什么是礼貌。
本来宗政亮这样的大人物在,大家应该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听对方说话。
但如果不是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可能老实、安静不了。
听到宗政亮说李土和小饼竟然想结为夫妻,很多人实在忍不住,立刻大声说起了话。
其实说来说去也不过是说,那俩人简直是罔顾人伦、无理取闹,大夏人怎么能和匈奴人结亲呢?
忘了之前的仇恨,忘了双方都把对方看做什么了?
只是同样反对的话,有的人能说得很文雅,有的人则会用无比恶毒的语言进行辱骂?
尤其是那些和匈奴有深仇大恨的大夏人,以及就算挣钱了依旧把大夏人视为奴隶的匈奴人,辱骂的最厉害。
在别人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怎么说、怎么解释都没用,需要武力稍微镇压一下。
宗政亮早有准备,他一挥手,立刻有官兵上去,把骂得最激烈的一些人给抓了起来,并把对方的嘴捂住,倒是没有带走。
别觉得这种做法太粗暴,不讲人权,在活下去都艰难的时代,没有人会讲人权,都谁拳头大,谁地位高,谁说了算。
宗政亮的做法简单粗暴,不过杀鸡儆猴的效果极好,骂声最大的那些人被控制住之后,周围的声音小了不少,他可以继续说话了。
“我知道,诸位觉得大夏人和匈奴人不能结为夫妻,可为什么不能呢?
以前大家还认为大夏人和匈奴人不能做买卖,现在不也开始做了吗?
大夏人不必觉得匈奴人凶残、不配为人,匈奴人也不必觉得大夏人太过孱弱,只能作为奴隶。
大家已经接触不短的时间了,对双方的应该有了新的看法,你们觉得对方真有你们想的那么不堪吗?”
不管是在场的大夏人还是匈奴人,实际上他们的想法已经变了很多。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早就不再把对方想的多么不堪,他们都承认,对方有一些优秀的地方。
既然大夏人和匈奴人都看到了对方的优点,为什么还固执地坚守着以前的想法,看到李土和小饼的做法就接受不了呢?
一来,无非是一时间难以彻底改变观念,二来是怕自己不跟随大众的想法,会被其他人排斥,也算是趋利避害的一种做法。
现在听到宗政亮的话,在场人心里是有触动的,可为了避免麻烦,他们没有说什么。
见大家面上没有之前那么多的戾气,宗政亮继续说了下去。
“所以,大夏人和匈奴人除了因为生活的地方不同,在吃穿用度、风俗习惯方面有所不同之外,没有其他不同。
既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如野兽般的不知礼节、凶狠残暴,也不是像一些人想那样软弱无能、无法成为勇士。
既然大家都是人,没有什么不同,为何一对相知相许的男女,不能结为夫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