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互市的拍卖会上有香水和花露水,最终也能卖出去,只是总感觉没有其他东西的竞争性那么大。
原本孩子们以为这些东西不是生活必需品,或者是别处已经有比他们的产品更好的东西,才会这样。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不是别的国家的人和大夏人不一样,不愿意用这些东西,也不是他们有更好的替代品,而是他们产品的味道不太符合别国的审美。
他们觉得很好闻的味道,在别的国家闻起来,不是太寡淡了,就是不太好闻。
刚开始听到这个说法,孩子们挺不高兴。
说产品味道寡淡,他们勉强能接受,说不好闻是什么鬼?
铺子里所有产品的香味,都是经过无数次实验才最终确定的,备受客户好评,哪里不好闻了?
可以说,他们怀疑那些国家的人嗅觉出了问题,也没怀疑过自己的产品有问题。
再后来,他们让商队从其他国家的商队手里买了一些香袋、香料,才明白问题的根源出在哪儿!
确实不是他们的产品有问题,也不是那些国家的人嗅觉有问题,而是大家的审美不同。
大夏对于香味的审美,讲究若有似无、沁人心脾的幽幽暗香。
而互市的主要客户,大夏北面或西面国家的人,喜欢的是馥郁扑鼻、奔放豪迈的浓烈香气。
大家喜欢的东西不一样,闻习惯了浓烈香味的人,自然就会觉得大夏的香味太过寡淡,有些还因为太寡淡了反而让人觉得不好闻。
相对的,大夏这边的人,闻到其他国家的那些香味,同样不适应,稍微闻一闻,就会被刺激的感觉鼻子要不属于自己。
明白其中的缘故,皇子皇女们聚在一起商议了一下,最终决定按照那些国家的审美,做出一些不同味道的产品来。
不是他们放弃自己对审美的坚持,觉得那些国家喜欢的香味也还行,主要是为了挣钱,稍稍改变一下策略,不寒碜。
果然他们的做法没错,自从改进了互市上产品的味道,拍卖的时候,香水铺子的产品,价格一下子被拔高不少,拍卖的更快了。
有了互市的成功,他们在其他地方开铺子的时候,学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
看看当地的人们比较喜欢什么样的味道,又针对那些味道做出很多新的产品。
就这样,香水铺子开一家火一家,就算是已经开了十家八家,产品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此孩子们之前种花的地方早就不够大,只好四处找地方,扩大种植的规模。
实在不够的时候,干脆向百姓们收购鲜花,慢慢地,竟也促成了大夏一个新的产业链。
一些不适合种地的山上和犄角旮旯,甚至是百姓们的家里,都种上了各种花,种好后由香水铺子长期收购。
而香水铺子的产品又卖给本地或其他国家的有钱人,铺子有了钱,便继续扩大规模。
这样一套下来,百姓和香水铺子赚到了钱,那些有钱人用上了喜欢的产品,大夏的官府也有了高额的税收,用来进行一些建设,可以说是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除此之外,这条产业链上还衍生出一个新的产业,就是养蜂。
这个事情还是姜团提出来的,他第一次见到香水铺子收购鲜花的情况时,就觉得这么多鲜花,蜜蜂肯定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