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觉得自己又行了(1 / 2)

有人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这话在现代适用,在家族、血缘观念更重的古代,自然更加的适用。

就像宗政家,他们虽然以前也是忠于皇室、忠于帝王的臣子,但是从今天开始,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被打上了太子的标签。

不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不会差太多。

正是因为有个这自觉,所以在宴会上,以前还保持低调、或是对其他皇室不太在意的宗政家人,哪怕再不愿意,也会跟这那些人打交道。

当然,远近亲疏,他们还是能分得清楚。

比如太子夫妇对谁一般,他们就跟着一般,太子夫妇对谁亲近,他们就跟着亲近。

这样做他们是高枕无忧了,却让一些人破防了,而破防最严重的要数姜启那四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如果姜团真是姜启的弟弟,从实际情况来看,姜启应该跟另外四个弟弟关系更好,毕竟大家从小一起长大,接触的更多。

然而,不仅姜团不是姜启的弟弟,姜启跟另外四个弟弟从小到大的情分,也没有多少。

以前没有姜团的时候,姜启对另外四个弟弟的态度一样,只要老老实实,不要找麻烦,不要干坏事,高官没有,厚禄肯定不会少。

原本那四个弟弟对这种待遇勉强满意,就算后来为了子孙,有了点野心,被姜启一顿打压,也没生出太多委屈。

毕竟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已经充分明白,兄长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而他们四个全是小卡拉米,文不成武不就,连宅斗在对方面前都跟闹着玩儿一样。

斗是斗不过,安分守己当皇帝的弟弟,已经比很多人过的都好。

那四个人不知道在夜深人静的日子里,给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设,才决定安心做一辈子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

再说他们四个一样,没有谁比谁好,也没有谁比谁差,大家挺知足。

可姜团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小儿子,大孙子,老爷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姜团一出现就以父亲的小儿子自居,把姜启的四个弟弟给膈应坏了,有些父爱被抢走的荒谬感。

好吧,这个事情他们忍了,毕竟老爷子已经过世好几年,他们想诉苦只能以后到地底下再说。

可凭什么姜启也对对方那么好?对方回来就住进了他们没住进过的皇宫,没几天又封了王。

那他们算什么?他们这么多年的俯首帖耳、乖巧听话算什么?

姜启的四个弟弟生气极了,可又不敢去找姜启问个清楚,后来又听说姜团是高人的徒弟,能拿出来很多好东西,直接萎了。

他们很有自知之明,除非他们也那么厉害,否则绝对没有跟对方叫板的权利。

只是行动上不敢,心里的怨气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散的,尤其是看到大臣们、皇子皇女们都对姜团很客气的时候,就更觉得憋屈。

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